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cucal enterotoxins,SEs)主要是由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类结构相关、毒力相似的可溶性胞外毒蛋白,可引发急性肠胃炎及其它免疫性疾病。已发现的肠毒素及肠毒素样基因型共20余种,但有关新型肠毒素的研究主要停留于基因型检测水平。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几种新型重组肠毒素的毒性和超抗原活性,并初步探讨了蛋白分子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应用构建的pET28α-ses重组载体经诱导表达、镍鳌合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且具有活性的重组蛋白SEA-HIS、SEO-HIS、SEG-HIS、SEK-HIS、SEU-HIS、和SEQ-HIS。将4周龄小鼠平均分成15组,每组7只,尾静脉注射20μg/g和5μg/kg的六种重组蛋白和天然SEA,以PBS做空白对照,72h后取胸腺、脾脏和肝脏。计算脏器指数并检测肝脏外源化合物代谢酶活性及IL-2、IL-4、IL-6、TNF-α、IFN-γ几种细胞因子的转录、表达水平。应用于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评价肠毒素对T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因子转录、表达的影响。利用origin 7.5独立样本T检验法分析肠毒素处理组与PBS对照组差异的显著性。在20μg/g至毒剂量下,SEA-HIS、SEQ-HIS能下调体内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6)的转录水平,SEK-HIS、SEG-HIS和SEO-HIS能上调炎性因子IFN-γ。A、O、G、K、Q型肠毒素均能影响肝脏POD、SOD、GSH-PX、LDH的活性,上调TNF-α的转录水平,在50μg/mL剂量下诱导体外T淋巴细胞凋亡。在4μg/mL剂量下,四种新型重组肠毒素(K、Q、G、O型)与经典天然SEA相似,刺激体外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超抗原活性,且超抗原活性强弱与T细胞TCR的Vβ亚型和MHCII分子有关。按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强弱排序,肠毒素的超抗原活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K、Q、A、G、O,U型肠毒素不表现超抗原活性,这与根据蛋白分子α3-β8环及Zn离子结合位点结合能力所预测的超抗原活性强弱顺序一致。在5μg/kg体内剂量和4μg/mL的体外剂量下, A、O、G、K、Q型肠毒素均能促进IL-2、IL-4、IL-6、TNF-α、IFN-γ的转录和表达。综上所述,重组葡萄球菌肠毒素可引起机体肝脏外源化合物代谢酶的变化,诱发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 A、O、G、K、Q型肠毒素具有差异化影响机体细胞因子转录,淋巴细胞分化的能力,表现出不同的超抗原活性。新型葡萄球菌肠毒素毒性及其超抗原活性提出食品安全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