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武鸣“三月三”歌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li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是现代文明追溯历史的根系。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华夏儿女创造出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在本质特征在于它文化传承的“无形性”,主要是依靠传承人“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承载体及传承方式,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异常困难。因此,为确保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迫在眉睫。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的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新的发展趋势。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外来文化的冲击、生存环境的破坏、价值观念的转变、传承艺人的匮乏、保护资金的短缺等一些列问题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保护、传承的现实困难。依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借鉴国内外大量的成功案例和我国目前的学术研究热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文章首先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再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相关理论,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鸣“三月三”歌圩作为具体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武鸣“三月三”歌圩的发展沿革、价值内涵及社会功能,分析武鸣“三月三”歌圩保护与开发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作者认为对武鸣“三月三”歌圩进行保护性开发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鉴于旅游开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试图建立实现两者和谐互动的保护性开发模式,并提出进行保护性开发的相关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考察藏戏的发展及现状,并探讨藏戏在当下的传承与保护,本文以蓝面具藏戏中的典型代表团体觉木隆藏戏团为例,主要以笔者在参加2011年985课题项目时的获取的第一手田野材
通过对亚热带地区已感土壤根结线虫病害的秋芹生产田间取样调查发现 :寄生秋芹根系危害秋芹生产的土壤根结线虫生态地理居群为勒克瑙根结线虫种 (M .lucknowica)。其居群主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前,随着陕北榆林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无公害、无污染、有机的绿色农产品。因此,红枣产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与重视。作
作为中国最为“年轻”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俄罗斯族在短短的时期内历经了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多次变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势态的日益增强,世界各族人民也在遭受着政治、经
期刊
对徐薯 18和徐薯 34两个不同的品种分别用不同的培养容器及不同的光波试验结果表明 ,甘薯试管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吸收光谱的特性 ,而且不同品种对光波的吸收有差异。徐
该文主要详细介绍了,瞬变电磁法(TEM)在山西省安太堡露天煤矿3#井区采空巷道探测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显著效果。证明了瞬变电磁法在煤层采空巷道探测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值得向
从2013年12月伊始,最高人民法院开始了新一轮的司法体制改革。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是本轮司法体制改革中的核心改革环节,也是“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集中体现,更是增强
探索了覆草保墒旱作的可行性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认为用覆盖 4 5 0g/m2 以上的稻、麦草取代覆膜旱作是可行的。覆草保墒旱作相应配套栽培技术 :改良、培肥土壤 ,增加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