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鲻鱼(Mugil cephalus)为优质海水和咸淡水养殖经济鱼类,特别是在混养殖中增收效益作用,深受渔民欢迎。本研究课题以鲻鱼幼鱼以及成鱼为实验对象,初步研究幼鱼的呼吸代谢特点,并对成鱼的免疫和嗅觉器官结构与功能进行探讨,以期为鲻鱼健康养殖提供数据参考,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鲻鱼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采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在不同体重、光照、放养密度、水流速度以及昼夜更替的条件下,测定鲻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并且观测体重对幼鱼窒息点和窒息时间影响。研究表明:体重与耗氧率呈正相关,幂方程为Y=0.4759X0.1878(R2=0.9454);光照对耗氧率的影响较大,对排氨率无明显影响;放养密度对耗氧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1);昼夜变化中,幼鱼的呼吸代谢旺盛时段在中午11:00至夜间11:00;流速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差异都是极显著的(P<0.001);体重对窒息点和窒息时间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1。2温度、盐度和pH对鲻鱼幼鱼耗氧率、排氨率以及窒息点的影响运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pH对鲻鱼幼鱼的耗氧量和排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是显著的(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耗氧率和排氨率有着相同的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大后降低,在24℃时,耗氧率和排氨率都达到最大值;盐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当盐度在5-30时,随着盐度的升高,耗氧率先下降再升高,然后再下降,排氨率则先升高后降低;pH对耗氧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pH的升高,耗氧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H对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1)。温度和pH对窒息点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1),盐度对窒息点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3鲻鱼脾脏和头肾的组织形态结构研究通过光镜技术对野生鲻鱼的脾脏和头肾进行研究发现:脾脏外有薄层结缔组织纤维被膜覆盖,被膜向内延伸将脾脏分成不规则小叶,无明显小梁,含大量淋巴细胞、血细胞、粒细胞,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较多,脾脏中可见较多并行排列的动脉、静脉和神经束,有椭圆体;头肾与肾脏分离,分左右2叶。头肾为网状淋巴样组织,外被膜极薄,无明显的小梁,无肾单位,分为红血细胞聚集区和白细胞聚集区,有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相对于脾脏,头肾中的动脉和静脉的数量要少。研究结果表明:头肾和脾脏组织是鲻鱼的重要造血器官和免疫器官。4鲻鱼嗅囊组织形态结构及功能探讨实验用鱼为全长35.5-40.0㎝的野生鲻鱼,采用石蜡切片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鲻鱼的嗅囊以及嗅板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鲻鱼的嗅觉器官由左右两个呈扁平椭球形嗅囊构成,分别由前后两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嗅囊长径与眼经之比为0.80,长径与短经之比为2.09。嗅囊的嗅轴左右两边分别有垂直于嗅轴并向上倾斜排列整齐的18-25个披针形嗅板,只有初级嗅板未见次级嗅板。嗅板由中央髓和两侧的嗅上皮两部分构成,中央髓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组成。嗅上皮又分为感觉区和非感觉区,感觉区位于嗅板的内侧,具有发达纤毛,呈连续分布状态,非感觉区位于嗅板边缘,细胞纤毛较少,通过光镜和电镜的综合结果显示嗅上皮细胞大致可分为5类:基细胞,支持细胞,纤毛非感觉细胞、纤毛感受细胞和柱状细胞。结论显示:鲻鱼应为视、嗅觉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