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酸钙多孔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china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海藻酸钠为原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得海藻酸钙多孔材料,以钙离子为交联剂,用正交实验研究钙离子的浓度、溶液的温度以及交联时间对制备的海藻酸钙多孔材料的孔隙以及吸水率的影响,并以丙三醇为柔化剂,对海藻酸钙多孔材料进行柔化处理。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海藻酸钠及海藻酸钙多孔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吸湿性能。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海藻酸钠及海藻酸钙多孔材料,对其吸液量、保液量、反复吸湿量、平衡含湿量、抗生理盐水能力以及吸液速率度做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海藻酸钠在冷冻搅拌器中搅拌溶解后,倒入封闭培养皿于-18℃预冻7小时、15Pa以下真空冷冻干燥,制得的多孔材料表里孔隙均匀,表面平整,再浸渍于30℃的氯化钙溶液中6小时后再次冷冻干燥,制得的海藻酸钙多孔材料收缩性小,在蒸馏水中的吸液量达30g/g左右,对A液以及生理盐水均有良好的吸附性,且吸液快,抗盐水腐蚀性好,在蒸馏水中20分钟能达到吸湿饱和。第二部分对海藻酸钙多孔材料的密度、孔隙形貌、孔隙率、透湿性、热稳定性、交联前后的化学结构的变化和拉伸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2%的海藻酸钙多孔材料的各项理化性能都接近无纺布敷料(孔径直径(100~500um)、密度(35.27mg.cm-3)、吸水率(30.27g/g)、保液量(2.97g/g)、强度(0.21MPa)、孔隙率(84.37%)、透气率(44.5%))。第三部分研究了丙三醇的添加量、添加方式以及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对海藻酸钙多孔材料柔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海藻酸钙多孔材料浸渍在6%的丙三醇的水溶液中12小时冷冻干燥后制得的多孔材料手感目测比较理想,并对其理化性能做了相应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丙三醇的水溶液处理的海藻酸钙多孔材料服帖性更好、润滑性好,不粘连,且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具有更佳的使用舒适性,以期作为贴身制品应用于抗震或代替非织造布敷料应用于伤口创伤。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论文简单介绍了以磷石膏,碳酸氢铵和氯化钾为原料,采用二步转化法生产硫酸钾的新工艺,主要研究了第二步的理论基础——50℃下K,NH//Cl,SO-HO四元交互体系的相平衡,采用湿渣法测得了该体系的溶解度数据,分别绘制了该体系中所包含的四个三元体系(KCl-KSO-HO,NHCl-(NH)SO-HO,KCl-NHCl-HO,KSO-(NH)SO-HO)的50℃等温相图以及该四元体系50℃时的干基图.
本文采用成本低、毒性小、适量浓度离子对水体中的细菌及病毒具有杀灭作用的金属银在光催化剂TiO表面担载,以期提高TiO光催化活性.通过比较催化剂的还原方法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分析光催化剂活性随银担载量的变化规律,探讨银担载量变化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机理;结合EPR、TEM、DRS、BET等表征结果与不同条件下催化剂活性变化,阐明了银担载提高TiO光催化剂活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热处理作用影响纳米TiO光催
学位

该文对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反应催化剂、CO2的吸附、反应机理、影响低碳烯烃选择性的因素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前人研究工作的不足,确定了该文研究工作.首先对该反应系统做了详尽的热力学分析,讨论了反应平衡态下低碳烯烃的最大平衡组成和反应条件对反应平衡态组成的影响.对铁镍双金属催化剂进行了动力学正交实验,在烷基机理和亚烷基机理、烯烃再吸附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反应详细机理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参
学位
随着石油工业逐渐走入成熟期,勘探的难度日益加大,在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双重压力下,物探工作已经向精细化发展。由于叠前数据较叠后数据包含了更丰富的振幅和旅行时信息,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特别是微机集群技术的发展,运算速度大幅度提高,预算成本大幅度降低,人们对叠前地震数据反演方法的研究更加深入了。本文基于声波方程,根据Tarantola的反演理论,推导出频率域声波方程的波场和梯度表达式。对给定
学位
丝素蛋白材料用于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上拥有良好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丝素蛋白材料多通过再生法获得,以适应各种应用。为解决再生丝素材料硬而脆,韧性小的难题,同时为了增加以丝素材料作为药物释放载体时的比表面积,提高载药量和准确控制药物释放。本文采用自制的天然非水溶性丝素粉体(NSFP)与生物医用聚氨酯(BPU)进行共混纺丝,用作药物的载体,制成药物释放系统。研究了NSFP和BPU共混纺丝液的流变性能
学位
本文以苎麻纱线作为增强体,聚丙烯长丝、聚乳酸纱线分别作为基体,利用并纤纱法制备了罗纹半空气层组织、罗纹空气层组织、1+1罗纹组织、满针罗纹组织针织结构预制件,用模压成型法分别将预制件制备成苎麻/PP、苎麻/PLA针织结构复合材料。讨论了苎麻/PP预制件组织结构、纤维含量、弯纱深度、成型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苎麻/PLA纤维含量、弯纱深度、成型工艺参数及不同处理方法对复
学位
本课题涉及一种功能化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在纤维素酯基体中分散、诱导取向和聚集,原位组装成功能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新型方法。通过采用这种熔融共混挤出相分离的方法,以分散有不同质量分数的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聚乙烯醇与聚乙烯的共聚物母粒(PVA-co-PE)为分散相,以乙酸丁酸纤维素(CAB)为基体材料,我们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PVA-co-PE/Fe3O4纳米纤维材料以及MWNTs/PVA-co-PE纳米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