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的建设成就。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密集的公路网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与周边地区土地资源保护等产生了一些矛盾。具体而言,公路的建设能够改变一个地区的交通可达性,改善当地的区位条件,带动沿线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公路的修建也会占用或破坏沿线大量土地资源、尤其是优质耕地资源,同时也会诱使沿线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等的过度、无序扩张,除此之外,公路还会导致土地利用景观的破碎化,影响区域生态格局。江苏省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省份,不仅路网密布、经济活跃,而且还承担着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等重要责任,可以说,如何协调好江苏省公路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也是江苏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地利用数据、交通路网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借助文献调研法、GIS分析方法、景观格局分析、Excel统计方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不同地区公路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级别公路沿线、省内不同区域公路沿线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对路网空间格局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之间的相关关系、路网空间格局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协调关系等进行了评价,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公路交通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来看,江苏省公路交通的发展水平较高,无论是高速公路等一些高等级公路的分布,还是公路总体密度、公路客货运输量,都位居全国前列。公路区域发展水平方面,不同的行政区域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异:苏南地区路网密布,公路密度较高,但由于苏南人口密集,所以人均占有的公路资源量并不多。苏中苏北地区路网密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其人口相对较少,所以人均公路资源占有量高于苏南地区。综合来看,连云港市、镇江市路网密度与人均公路长度均位于江苏省前列,公路发展水平较高,与人口和土地利用的协调性也较好;(2)公路沿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从公路类型上看,各级公路周边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变化率均高于江苏省全省平均水平,从区域类型上看也是同样的结果,表明公路周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活跃。其中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出国道>省道>高速>县乡道、苏南>苏中>苏北的格局;土地利用程度呈现出县乡道>国道>省道>高速、苏北>苏南>苏中的格局;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呈现出国道>省道>高速>县乡道、苏南>苏中>苏北的格局。这表明从公路类型来看,国省道对于土地利用的影响最为明显,从区域类型来看,苏北地区土地开发对于公路的趋向程度最大、但发展最慢;(3)从土地利用增减变化来看,公路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的最显著特征就是耕地的减少与建设用地、水域的增加,并且这种减少或增加的幅度均高于江苏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国道沿线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最为明显,省道沿线林地转换为耕地的比例较高,县乡道沿线林草地转换为耕地的面积比例较高。苏南地区公路沿线耕地减少最为明显,苏中地区次之,苏北地区最少。苏中地区草地转化为水域比例较大,苏北地区林、草地转化为耕地的比例较大;(4)从路网中心性角度来看,江苏省路网中心性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苏南和扬州、徐州、连云港、南通地区,与江苏省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以及这些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基本一致。总体上公路网络中心性水平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中心性较高的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越高、景观多样化水平越高,斑块形状规则程度则不尽相同;(5)从路网格局与建设用地扩张的关系角度来看,江苏省的公路交通优势度与建设用地扩展差异指数整体上呈现出苏南、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的空间格局,与江苏省整体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基本一致;从协调关系来看,二者大多处于高度协调与基本协调的水平,低度协调区域的占比很少,体现出路网格局与建设用地的扩张有一定的耦合协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