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实现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认同密不可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因立场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需要:从中国共产党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立场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承担的是意识形态教育的职能,以实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认同、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等政治社会化目标为根本价值,以思想理论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从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才需要的立场出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又必须承担起大学生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的职能,实现以德育为核心的“三育协同”,促进大学生德、智、美的全面发展;从课程职能的立场出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同时满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需要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如果只是进行了意识形态教育,没有有效实现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向学生能力素质体系的转化,不顾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没有实现其育人职能,教育教学效果就难以让各方满意;如果盲目迎合学生需要,将课程娱乐化、虚无化,放弃或者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教育职能,就从根本上放弃或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与目的。因此,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认同,要同时满足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大学生成才两方面的需要,兼顾课程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真正所需,转化为促进大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的真正营养,进而实现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心喜欢”与“终身受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育人功能,促进课程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的统一,既满足中国共产党执政需要,同时又满足大学生德、智、美等方面成长成才的需要,就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优势,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效资源,实现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向学生能力素质体系的转化,实现以德育为核心的“三育协同”。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职能,要紧紧抓住“利益”这一核心问题,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融汇贯通。利益问题是社会和人生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包含的核心问题。从利益问题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信仰性可以归结为少数人利益、多数人利益与所有人利益的关系问题。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体现了为多数人利益、而不是为了少数人利益服务的政治立场;同时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利益,而且为人类作贡献,体现了为人类解放、为所有人谋利益的价值追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其核心问题仍然是利益问题,体现了多数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个体来说,无论是在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的成长,还是在知法、用法、守法、尊法方面的进步,其实质都是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只有抓住“利益”问题,才能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论讲彻底,进而将德育蕴含于其中,促进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具有培养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进而开展智育的独特优势。传递知识,实现智育,是课程的天职。如果课程不以智育为基本价值追求,课程本身的目的就令人怀疑,就会违背教育的伦理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课程,不仅能够胜任智育职能,而且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具有独特的理论优势,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在培养理论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方面,是其他专业课程所无法取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智育功能,实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认同。智力不仅体现在理论思维能力方面,而且体现在社会交往和解决问题方面。现代多元智能理论将情绪智力、社会智力、成功智力引入心理学,揭示了智与德的交叉和共存关系。曾经困扰马克思的“对利益问题发表见解”的难题,以及为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所进行的辩证思考和思想成果,一定会对大学生德与智共生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再次,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会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趣味,而且对大学生的德性会产生积极的引导和定型作用。因为,美德共济与道德审美化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实现,涉及多种因素与条件。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来看,课程内容与环境影响的一致性是影响课程认同的重要因素,课程内容与环境影响反差越大,课程认同和教育教学效果越难实现;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与学术体系支撑来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和学理研究,是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和育人功能的源头活水;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才队伍和组织管理看,不仅要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进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来,而且需要从高校教育管理、政策支持、经费支持、马院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环境影响、宣传舆论、学科体系、学术研究、教育管理、政策支持、经费支持、人才队伍、教师队伍、马院建设等等因素,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实现的支撑条件,影响着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