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巨噬细胞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机体内最大的吞噬细胞亚群。巨噬细胞不仅具有强大的非特异性吞噬功能,可以清除肝组织中的细胞碎片和各种抗原性物质,同时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抗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抗肿瘤免疫等多种功能。禽类的肝与哺乳动物的相比存在很大差异,鸭在孵出早期肝中含有大量脂质,随着日龄的增加,脂质含量逐渐减少,鸭肝的这种特点可能导致发育过程中巨噬细胞分型的差异。不同年龄的鸭对许多病原的耐受能力不同,如DHAV-1、鸭细小病毒和许多毒素等均可以造成雏鸭的严重病变反应或致死,但对成年鸭并不致病。本研究欲通过对发育过程鸭肝巨噬细胞的极化变化观察,为解释上述差异提供依据。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下: 1.鸭发育过程中肝巨噬细胞变化 剖杀1、4、10、21和35日龄鸭,取肝组织,一部分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进行阳性细胞含量统计,另一部分提取RNA,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M1和M2型巨噬细胞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随日龄逐渐增加,鸭肝组织中脂质含量减少,肝巨噬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主要表现为M2型,M1型巨噬细胞除1日龄时含量较高外,后期发育过程呈较低水平,M2型含量较高且数量稳定。结果表明,正常状态下,肝组织中巨噬细胞主要表现为M2表型,但机体受外界刺激后,M1型巨噬细胞会大量增加,促进炎症反应。 2.鸭感染DHAV-1后巨噬细胞极化类型变化 本研究利用DHAV-1分别感染4、10、21和35日龄鸭,感染后36h放血剖杀取肝组织,一部分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进行阳性细胞含量统计,另一部分提取RNA,检测M1和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4日龄雏鸭感染后肝内M1型巨噬细胞含量最多,M2型含量最少,而大日龄鸭感染后M1型巨噬细胞含量减少,M2型巨噬细胞10日龄鸭感染后最多,而后逐渐减少。结果表明:不同日龄鸭感染病毒后肝巨噬细胞极化方向不同,肝组织中脂质较多时,巨噬细胞更多的向M1极化类型极化,导致肝组织过度的炎性反应,因此造成雏鸭严重病变甚至死亡。我们推测:肝中脂肪含量可能会影响巨噬细胞的极化分型。 此外,本研究对4日龄鸭感染DHAV-1后12、24、36、48、72、144h及17d的鸭进行放血剖杀取肝组织,试验方法同上。在感染前24h,组织未出现明显病变时,M1型巨噬细胞含量较为稳定,当肝组织爆发炎症反应M1型巨噬细胞也随之爆发性增长,随着病变减少炎性反应减弱,M1型巨噬细胞也逐渐减少,变化趋势与病毒含量变化相似。M2型巨噬细胞数量大致与M1型巨噬细胞呈相反趋势,在感染后期,伴随胆管上皮增生,数量逐渐增加。结果表明,肝中巨噬细胞在急性损伤过程中,M1极化型的作用为促进炎性反应和吞噬病原体的作用,而M2极化型主要为促增生和修复的作用。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与哺乳动物相似,家禽肝中M1型巨噬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急性感染过程中的抗病原体和促进炎症反应作用,M2型巨噬细胞抑制炎症反应,促进修复。雏鸭肝中大量脂质的存在,影响肝内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可能是造成雏鸭与成年鸭对DHAV-1耐受性不同的主要原因。急性感染前期,肝中M1型巨噬细胞变化明显,促进组织炎症反应,感染后期,M2型巨噬细胞略有增加,抑制组织炎症反应,促进机体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