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跳能力对运动员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运动能力,后激活增强效应是指通过精细控制骨骼肌的收缩强度、次数、时间,在保持肌肉的结构与运动神经的结构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使骨骼肌与运动神经元的功能发生变化,以达到增强骨骼肌快速的收缩能力的目的。多篇文献可知,后激活增强效应经诱导产生后可以募集到更多的高阶运动单位参与到机体的运动中去,这为体能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论文通过不同的干预手段,观察是否可以减慢后激活增强效应流失的速度,甚至可以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这样的增强效应,并利用这种效应,将其设计成为一种可以长期训练的训练方法,为提高纵跳高度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研究内容一: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即时效应实验,在运动干预后的第2分钟、第5分钟、第10分钟、第15分钟、第20分钟、第25分钟、第30分钟,观察其纵跳高度。施加的运动干预分别是:90%1RM最大强度深蹲、95%1RM最大强度深蹲、90%1RM最大强度深蹲+10米极速高抬腿跑、95%1RM最大强度深蹲+10米极速高抬腿跑、90%1RM最大强度深蹲+两次10米极速高抬腿跑、95%1RM最大强度深蹲+两次10米极速高抬腿跑。研究内容二:后激活增强效应的短期训练实验,在为期6周,每周3次的训练后,测试受试者的纵跳高度变化。训练分组为:空白对照组、90%1RM最大强度深蹲组,95%1RM最大强度深蹲组,90%1RM最大强度深蹲+10米极速高抬腿跑组,95%1RM最大强度深蹲+10米极速高抬腿跑组。结论:后激活增强效应经过诱导使得纵跳高度的增加仅可以维持很短的时间,但是在后激活增强效应产生后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干预,不仅可以使得纵跳高度增加,还可以有效阻止该效应的流失。而且将诱导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刺激方式与阻止后激活增强效应流失的运动干预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纵跳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