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对麦克斯·施蒂纳历史观的批判与超越

来源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eme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青年黑格尔派最后的高潮,以及推动马克思整个唯物史观形成的关键性人物——施蒂纳,其哲学核心的“唯一者”,一方面以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希特的“绝对自我”作为自己思想的质料,另一方面,沿着后期谢林“个别实存”的思路出发,展开对普遍本质的否定,进一步加速对费尔巴哈的批判,间接推动了马克思整个唯物史观臻于成熟。施蒂纳哲学体系以“唯一者”为核心,从观念出发解构了人类现实历史,重塑一个“唯一者”的历史,力图证明“唯一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应然状态。施蒂纳以儿童、青年、成人三个阶段来代替人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人类的全部历史无非就是个人为了肯定自我是“唯一者”而进行不断抗争的历史。毫无疑问,“唯一者”并非是酣睡中的应然状态,而是施蒂纳思想发展和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其所处时代背景下德国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一面镜子,因此透过“唯一者”的面具看清其“唯一者”的本质至关重要。马克思和施蒂纳与青年黑格尔派都有着很深的渊源,两人都曾是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也都与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但最终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正是在与施蒂纳搏斗的过程中,马克思走出了自我意识的内在性,从形而上学的泥潭中彻底摆脱,并最终确立了唯物史观。可以说,唯物史观的形成从根本上宣告了“唯一者”历史观的彻底破产。虽然施蒂纳的思想荒诞且充满幻想,但不能遮盖他同传统形而上学做出抗争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看到他在唤醒人们对“自然之我、可感之我”重视所做出地努力,这也是非常宝贵的思想宝藏。可以说,马克思在批判施蒂纳的基础上深入到历史的具体性和历史性之中提出了关于“现实的人”的观念,而马克思正是在完成哲学革命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施蒂纳历史观的批判与超越。
其他文献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反复阐述的重大命题,构成了系统完整的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对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重大时代问题给予了科学回答,正确认识和研究这一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人民”这一中心概念,以“人民”作为一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青年卢卡奇转向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从西欧革命现状反思、探究了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失败的原因,认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丧失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卢卡奇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自身所接触到的理论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而言,应该是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形式存在,革命运动的指导原则;结合资本主义发展与辩证法,提出了中介范畴作为无产阶级有别于资产阶级的科学方法的认识方法。中介范畴
为积极响应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养老政策。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国家养老服务政策的供给也同步增加,在数量上显著增长。本文以国家层级出台的现行有效的养老政策文本为基础,从不同政策要素中的政策工具、参与主体、政策发文主体的角度,建立我国养老政策内容的分析框架。选取2011年至2021年国家层面颁布的49份养老政策文本,通过内容编码、频数统计、分析等方法,从政策工具、参与主体
完善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推进相关工作有序开展,不仅有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文件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提高其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还有利于加强这一制度的监督和制约,保障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整体性和权威性。现行制度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基于此,本文以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1)的修订为契机,针对其在备案审查能力、标准、程序、监督和责任追究等方面欠妥之处,在借鉴行政相
党对国家全面领导的一系列制度总和形成党领导国家体制。我国国体性质表明,党领导国家体制是我国根本的领导体制,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立,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党领导国家而不代替国家是党领导国家体制的核心要义。党领导国家体制作为党领导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统摄地位,是我国党内法规制度生成、演进以及运行的现实场域,是研究党内法规制度逻辑的实证基础。在党领
政治判断力是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政治能力强弱的关键指标。讲政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项根本要求,其首要前提就是要通过提高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坚定政治方向,为政治能力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理解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就要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去阐释政治判断力的相关理论。首先从提高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的价值意蕴分析,作为具有先进性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最讲政治,也最会讲政治。讲政治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在于提升组织力。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力,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引领和改善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是广州市为把工作落实到网格,把问题解决到一线,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政治能力作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的第一能力,同时也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挑起政治重担的第一标准。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的鲜明特征,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百年历程中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体现了在新时代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的现实要求。从习近平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多次重要表述,以及共产党人政治能力建设的基本理论逻辑规定出发,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工作,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下基层治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创新以先前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为基础,将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创新作为时代要求,以解决当前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领域存在问题为着力点,为接下来的创新探索指明方向。南海区结合自身实际,有效实施了三级党建网格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中,生活就是人的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过程,生活的现实呈现状况即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程度,因此人的发展是生活的核心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的本质的实现上。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劳动本质却因资本逻辑的统治发生了异化,因而阻断了人们通往美好生活的路途。事实上,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所谓“美好生活”就是现实的人在其内在需要的促使下,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发展生产力,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