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教育部200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大基本理念,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们课前备课更加投入,课堂教学中下更多功夫,以把课前的精心预设与课上的巧妙生成完美而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控制课堂话语权,学生应是课堂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主体,要时刻注意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情况,给学生留出自己生成知识形成能力的时间。教师备课不仅要预先设定本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还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提前预设解决方案。教师如何对语文课堂进行全面、有效、充分的预设?如何将课前的预设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生成?实际生成的效果如何,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应对课上毫无预设的生成?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究竟该如何把握?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把握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已成为研究的当务之急。目前虽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在新课程视域下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性问题仍存在操作误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绝对预设,厌弃意外生成;忽视预设,课堂随意生成;虚假生成,贪图形式热闹。其产生根源无外乎五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局限;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对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理解欠妥;教师自身职业素养的缺失;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习惯与能力。本文针对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现状提出五大应对策略:一是正确理解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把握住起始点——预设是生成的基础。主要是预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预设潜在问题,预设学生的有关情况,预设教材。控制好生成点——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执左右而折中——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体。二是有效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做到:把握学生学趣,快乐生成;捕捉课堂“意外”,巧妙生成;了解学生状况,科学生成。三是努力寻求教学反思中二者的最佳融合,课前要对教?□"思,课后要对生成效果进行反思。四是正确把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评价标准,要从课堂表现、教师的课堂引导、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教学目标等看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状况。五是不断提高语文教师自身教学预设和生成能力水平,提高语文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素养。希冀本文能够为语文教师及研究者们的教学预设与生成问题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