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大都认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前者,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的同时,在政治体制的改革进行相对较为缓慢,不尽如人意。根据马克思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没有形成与之对应的上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上层建筑之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势必会制约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进而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和国家领导下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该制度的构建会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效率,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的安居乐业提供重要保证。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之间有着天然联系,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家义,2011)。国家审计通过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监督制约权力运行、加强反腐倡廉;推进民主法治、维护民生权益以及推动深化改革可以有效促进善治国家的实现(刘家义,2012)。基于此,本文以公共受托责任为视角,结合中国基本国情,主要探讨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如何履行公共受托责任,二是国家审计如何在地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中发挥作用,参与、监督、评价并改进地方政府治理。并以成都市政府为例,对上述的两个问题进行进一步案例分析。纵观全文,一共包括了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导论。在本章节中,首先,总结出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总结出了研究目标、研究思路、方法;再次,进一步指出了预期贡献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公共受托责任、国家审计与政府治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第三章为理论分析框架。本部分基于公共受托责任视角,尝试构建国家审计与地方政府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第四章是案例分析。本章节将利用成都市地方政府的数据,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框架,采用案例方式,分析成都市政府如何履行公共受托责任,以及国家审计如何在促进成都市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和完善其政府治理中发挥作用。第五章为结语。本章节对前文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研究结论和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对国家审计与地方政府治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具体表现如下:(1)从公共受托责任视角来看,公共受托责任是国家审计与地方政府治理共同的基础,国家审计通过对地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和考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地方政府治理情况。(2)国家审计是地方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对于地方政府治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国家审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决定了其具有其他治理工具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地方政府的具体审计不仅仅直接构成了地方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而且对于财政预算、腐败防治、政府权力约束、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法规等制度完善以及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分配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3)公共受托责任范围的变化影响了国家审计和地方政府治理目标、体系等的变化。从我国恢复审计制度以来,国家审计在促进地方政府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国家治理制度和审计制度之间的良性互动上。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受托责任的内涵、范围随之扩大,国家审计与地方政府治理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审计制度、理念、方法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与“善治”的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国家审计需要积极地加以改革,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政府治理。本文的研究对国家审计与地方政府治理相关课题具有一定的贡献,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在本论文中,以地方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理论为基础,尝试构建了国家审计与地方政府治理的分析框架,为从公共受托责任视角研究国家审计与地方政府治理的关系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2)本文以地方政府数据为案例分析的基础,预期国家审计在提升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反腐败能力、财政管理效率、协调利益分配和贯彻执行上级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国家审计具有国家治理功能这一重要论断提供经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