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膜除湿系统的传热传质理论建模与性能调控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hrbsc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密制造过程、仪器仪表内部及贵重物品的储存等行业对空气湿度的准确度要求较高且除湿空间小,而传统除湿技术存在设备复杂、热惯性大等缺点,不适用于小空间环境中高精度的除湿要求。电解质膜除湿技术通过低压直流电场驱动空气中水分子的电解和转移,具有结构紧密、体积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可实现精准、便携、节能的除湿,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除湿技术。电解质膜除湿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膜电极、钛网导电板及空气流道,其中膜电极由气体扩散层(GDL)、催化剂层(CL)和质子交换膜(PEM)组成。与其他PEM电化学系统类似,但其内部的传热传质及电化学反应机理存在显著差异,性能调控原理也有所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这一新型除湿技术的除湿速率和耐久性等仍待进一步提升,且目前针对该除湿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验,理论研究多为黑箱或半经验模型;对性能预测的偏差很大,性能影响因素不明确,无法指导性能调控及关键材料研发,不利于其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鉴于此,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考虑电化学反应、电渗、反扩散等作用,基于除湿组件的多层膜电极(GDL、CL、PEM),建立了二维稳态传热传质理论计算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算法以自行开发的C语言程序优化了阳极侧活化过电势及热质传递系数的计算,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显示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趋势保持一致,解决了之前模型普遍存在的电流预测过高(4~5)倍的问题。尤其是在雷诺数(Rea)大于2或组件外加电压大于3 V时,系统性能预测误差降低了50%以上。组件内部的物理场分布显示膜电极结构中PEM内部的温度最高,电势在阳极侧催化剂层(CLA)界面急剧下降。(2)基于电解质膜除湿系统的真实结构(流道、导电板、多层膜电极),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三维瞬态热-质-电耦合传递模型并进行求解,明确了除湿过程中组件内部不均匀的物理场分布并阐明了其动态启动特性。结果表明系统启动前200 s内温度、电流等参数均迅速变化,1200 s左右达到稳定状态。当空气质量流量和电压加倍时,启动时间则分别降低了约50%和67%。除湿过程中显示,电解质膜边缘温度最高约357.5 K,钛网导电板孔洞处水蒸气浓度较高,气孔边缘处电流密度较大。而远离阳极空气入口的角落,温升及水蒸气浓度差更大。与流道结构相比,钛网导电板结构对其除湿性能及组件内部物理场分布影响更为明显。(3)开发了一种多位点电解质膜除湿测试平台,测试了多工况下系统特性(除湿速率、运行电流、热质传递特性、产氢特性)及组件内部的温湿度分布,并验证了理论模型。实验结果显示:阳极侧工况参数的变化对其除湿性能的影响较大,对电流影响最大的是阳极侧入口空气相对湿度(RH),最小的是温度。启动过程中组件内部的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远离空气入口的测试位点温升和浓度差较大,靠近空气入口的测试位点则相反。此外,由于氧还原(ORR)/析氢反应(HER),在阴极侧空气流道中有少量氢气产生,但数量较小,在理论计算中可以忽略不计。(4)基于理论模型并利用遗传优化算法优化了除湿组件膜电极关键材料及结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CLA材料物性参数的变化对其除湿速率的影响最大,PEM次之,阳极气体扩散层(DLA)影响最小。当CLA的曲折度系数加倍时,系统的除湿性能提高约85%。当PEM厚度加倍时,除湿过程中的电阻增加了约40%。遗传优化算法结果显示CLA厚度和曲折度系数的最优值随空气流量的增大而增大,CLA孔隙率和孔径则相反。金属导电板结构优化后,其除湿速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原始结构相比,“口”字形和“X”字形的金属导电板使得其除湿速率分别提高了约35%和41.9%。最优的金属导电板结构为“米”字形,除湿速率提高了约57%。金属导电板结构优化后,组件内部的电流密度及温湿度分布更加均匀,系统能效及COP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本文针对电解质膜除湿系统分别建立了二维稳态传热传质和三维瞬态热-质-电耦合传递理论计算模型,阐明了除湿膜电极内部传热传质及电化学反应相互作用机理,预测精度显著优于前人黑箱或半经验模型。通过这一研究,明确了除湿系统的动态启动特性,为膜电极关键材料及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对推动该技术的商业化、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钢铁在各行各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建筑、航空航天、机械、汽车。钢铁表面缺陷不仅会影响钢铁表面外观,还会损害耐磨损性、耐高温性、耐腐蚀性和抗疲劳强度。大量的钢铁表面缺陷会导致客户的拒绝,对生产企业来说意味着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检测钢铁表面缺陷对提升钢铁生产质量非常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钢铁表面缺陷检测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表面缺陷检测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已有的钢铁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基于统计的方
钢框架结构是地震区常用的抗震结构体系,而传统刚接柱脚(埋入式、外包式)在罕遇地震下会发生严重损伤而难以修复,影响结构乃至城市的震后功能快速恢复。为解决传统柱脚节点的不足,相关学者提出基于预应力自复位思路的可恢复功能钢柱脚节点,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难以解决:1)柱脚节点具有明显的双向变形和受力特征,但现有的可恢复功能柱脚节点的双向工作性能仍未被充分了解,双向地震下的设计理论尚未完善;2)预应力钢筋弹性变
情绪压力会给人们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心理学和医学上主要表现为紧张、不适、焦虑和抑郁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给人带来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日益显著,已经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进行情绪压力识别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模态情绪压力识别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多模态情绪压力识别研究数据集不够丰富;(2)多模态特征表示较为简单;(3)多模态信息融合不充分;(4)模态数据可能
无人直升机机动性好、易实现悬停、低空飞行、无人员伤亡等优点,使得其在民用和军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前景。无人直升机处于悬停锁尾状态时,保持其姿态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尽量减小外部风扰和内部信号耦合的影响。大部分无人直升机航向通道均采用的是PI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该结构简单、参数少、便于在工程中实现,但是对于无人直升机这种扰动较为强烈的系统则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何在保证跟踪性能前提下提升系统抗扰能力
植物纤维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且来源广泛的可再生资源,以其为原料制备环境友好型生物基材料不仅能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还能提高植物纤维资源的利用率。然而植物纤维复杂致密的氢键网络和高的结晶度,使分子链运动所需能量非常高,从而造成其熔融温度远高于热分解温度,无法进行熔融加工。因此植物纤维热塑化改性及加工技术对拓展生物基塑料的种类及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连续闪爆预处理与水相羧化-接枝改性相结合的植物纤
为有效检测小型管件表面的典型缺陷,提高小型管件制造表面陷检测效率。本文以“小型管件制造表面缺陷荧光渗透图像拼接处理与检测技术”为题,重点研究基于荧光渗透法的图像配准、图像融合、语义分割技术,开发小型管件制造表面缺陷检测试验装置,实现图像拼接、缺陷定位、缺陷识别、缺陷等级评定等功能,这对于促进管件制造表面缺陷检测的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研究工作得到广东省特种设备检
为了缓解电力输送需求高速增长但新建电能输送走廊日益困难的现状,集群化敷设方式在新建XLPE电缆线路中的使用越发广泛。在集群敷设电缆的设计过程中,用于指导导体截面选型的基于IEC方法或者国标制定的电缆线路载流能力往往是一个保守值,不利于电缆资源的高效利用。且目前对集群敷设电缆热计算和最优化选型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研究计算集群敷设电缆导体温度分布时往往假设电缆群中各电缆负荷相同或人为设定负荷数
光催化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高级氧化技术,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能维持光生电子和空穴的高氧化还原能力,然而氧化还原能力较弱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在Z型传递的过程中会发生复合,从而导致了Z型异质结体系量子效率的下降。因此本论文旨在构建一种既具有高氧化还原能力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又具有高量子效率的双通道载流子转移结构,将具有这种结构的光催化剂应用在去除难降解有机
木质纤维生物质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它主要由纤维素、木素和半纤维素通过不同化学键连接而成。由于复杂的结构与组成,使得其高值化利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尤其是对木质纤维生物质全组分的直接利用。化学酯化改性是一种提高木质纤维生物质可加工性能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然而,对改性后的木质纤维生物质全组分的进一步应用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因此,本文以蔗渣为木质纤维生物质原料,研究了不同蔗渣酯化改性产物用于
近年来,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为典型代表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群众身心健康。为了提高环境空气质量,我国自2013年以来贯彻实施了一系列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牵头的大气污染防控对策和具体方案,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部分城市PM2.5污染超标的现象。偏重工业的产业结构、偏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偏公路运输的交通结构决定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