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讨薪报道的叙事与修辞机制研究——以《半岛都市报》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51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农民工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被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并逐渐成为大众媒介报道的热点。  基于框架理论的观点,大众媒介正悄无声息地建构着我们周围的世界,并塑造着人们对于日常环境的认知理念。涉及到“农民工”报道,尤其是“农民工讨薪“事件的报道,大众媒介所建构的相关议题及其群体形象,势必会影响公众对农民工群体特质的认知,同时也会影响农民工群体的自我认知,甚至会成为其行动的规范样本,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全局。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农民工报道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就研究现状而言,国内学界对农民工报道的研究大都还停留在“经验总结”和“个案分析”的阶段,凸显的缺乏理论意识或对其报道特点总体把握不足等弱点。因此,借鉴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弥补国内学界关于这一问题认识局限,无疑具有一定的学理价值所在。  出于上述的考虑,本文拟以2006年至2012年间《半岛都市报》有关农民工报道(后面章节重点分析农民工讨薪类报道)为研究文本,并结合叙事学、修辞学、传播学、社会学、符号学、伦理学和话语霸权理论等对新闻报道的叙事话语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从而揭示出隐藏在媒介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意在说明在一个由“政治正确”、“泛娱乐化”、“奇观制造”、“收视率为纲”等关键词多搭构的媒介生态环境中,由于框架理论与媒介议程设置的潜在影响,媒介对农民工形象的再现,尤其是本文研究中所涉及到的讨薪方式多与暴力、非理性等相关所造成的刻板印象、模式化叙事方式。以及基于媒介自身争夺受众注意力立场的考虑造成的这种被建构的叙事再现,体现的是一种不平等的政治权力关系和话语权力关系。例如,媒体报道的关于农民工暴力讨薪背后的奇观制造与残酷身体叙事;关于讨薪的各类图像报道,实质上无形中把视觉修辞赋予了政治意义;讨薪维权的正面意义与公民社会的建构等问题。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图书馆知识储存和文化传播的社会意义在不断的深化和扩大,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飞速发展,更是为图书馆的运行方式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
地域文化主题酒店是以酒店所在地内涵深厚的地域文化为主题的酒店,是主题酒店中最具生命力和魅力的类型之一。创建和经营主题酒店的关键是氛围营造,本选题以敦煌阳光沙洲大酒店
期刊
现如今,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开始进行建筑施工,这也让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建筑行业当中,施工技术对于工程建设施工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对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质
期刊
21世纪,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了历史最高,同样,文化之间的传播速度也非常之快,各地的文化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给文化带来了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