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帝国主义”一词由来已久。一百年前,帝国主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者们与反马克思主义及各种机会主义、改良主义、修正主义者激烈争论的焦点。帝国主义相关理论从20世纪初至今,探讨不断,内容不断更新。帝国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并且与国际形势有着紧密联系,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著述在当时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下应运而生。他们针对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的原因、帝国主义的特征、帝国主义的实质等世界各国特别是无产阶级关注的问题进行阐述,他们在研究、分析、吸收和批判下完成了这些著作,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如今,在世界纷繁复杂的21世纪,“新帝国主义”仍是东西方国家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尤其在西方学术界,更是左翼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理论进行梳理,对帝国主义产生、发展、现状的内在基本规律进行了再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阐发的左翼学者对新帝国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及其表现形态、意识形态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并通过对传统帝国主义与新帝国主义之间的差异与本质比较分析,从深层次上剖析了经济帝国主义、军事帝国主义、政治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等新帝国主义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对以新帝国主义的典型代表——美国帝国主义从其产生、特点及兴衰与终结进行批判分析,揭示了新帝国主义的发展趋势及必将衰落的原因。论文指出,新帝国主义与传统帝国主义相比,新帝国主义更具垄断性、排他性、侵略性与扩张性,但帝国主义终究是要走向衰落的。在此基础上,对异质性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体系、异质性的外交战略进行归纳提炼后,提出了中国应对新帝国主义挑战的现实选择。中国在复杂的国际格局变动下,要继续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要加强国际间合作,提高应对威胁和挑战的能力;要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民族发展进步。保持大国的心态,要有大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政治、外交影响力。这样,中国才能获得真正的国际地位,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真正发挥重大作用,中国的和平发展才能真正有保证,中华民族追求的真正的公平、公正、和平的美好生活才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本文共有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结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论。主要是对考茨基、列宁、布哈林、卢森堡关于帝国主义论的研究分析和解读,对帝国主义的含义、帝国主义本质、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及对帝国主义未来的预测等问题的解读。梳理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论,为研究新帝国主义理论提供科学的指导。第三章,论述了西方新帝国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本章对霍布森与希法亭为代表的古典帝国主义论进行分析,对21世纪以大卫·哈维、艾伦·伍德、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奈格里为代表的新帝国主义理论的解析,以此,对新帝国主义与传统帝国主义从涵义、特点、实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第四章,现代帝国主义表现形态及其实质之分析。本章对经济帝国主义、军事帝国主义、政治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等四种新帝国主义的表现形态进行详细分析。论文论述了经济帝国主义在虚拟经济领域及实体经济领域的表现。军事帝国主义表现在军事同盟与军事联合、军事实力的扩张以及发动的战争。政治帝国主义则是新帝国主义国家进行的政治输出及谋求霸权,谋求建立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所谓国际“新”秩序。文化帝国主义表现在文化输出,包括理论与大众文化,“软实力”的侵略。第五章,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帝国主义典型意识形态理论及其批判。政治文化支配着人类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的核心就是意识形态。西方国家为了论证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践合法性,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与辩护,为帝国主义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理论上的论证和说明,本章对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霸权稳定论、普世价值论、人权无国界论等西方典型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分析与批判,并揭露其实质所在。第六章,作为典型帝国主义的美国帝国主义进行分析。一部分国内外学者认为所谓的新帝国主义就是指美国,本文把美国为作为新帝国主义的典型代表来对待,而不是全部。论文对美帝国主义的产生、特点以及其面临的问题和必将衰落的原因进行阐释分析。第七章,新帝国主义与中国的战略抉择。中国的外交理念与新帝国主义国家有许多差异,中国遵循与时俱进、独立自主,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在新帝国主义的制约下,要增强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保持大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