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药物治疗癌症是现代抗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这种治疗方式对病者身体造成诸多的毒副作用。无论是在肿瘤早期还是中晚期,寻找一种物质来辅助化疗药物的治疗且能够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成为医者、肿瘤患者及其家人乃至全社会格外关注的问题。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有关大麦嫩苗粉的资料及实验数据证实,大麦苗粉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衰老、降血糖血脂及抗肿瘤等生物学作用。有一类药材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称之为“药食同源”,如薏苡仁、枸杞、木耳等。经大量研究显示,这些药食同源成分也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炎症过敏、抗氧化衰老及抗肿瘤等生物学作用。本实验所用材料-复合大麦苗粉包括两种产品即麦绿粉和麦薏粉。麦绿粉主要是针对肿瘤化疗期间的辅助作用产品,麦薏粉主要是针对肿瘤晚期病人的辅助作用产品。针对肿瘤的辅助治疗的研究,有望解决重大医学难题,具有一定重大研究意义。本实验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麦绿粉对荷瘤小鼠化疗的辅助作用及其机制。麦绿粉的主要成份是大麦苗,还有绿茶、金银花、桑叶、荷叶等植物超微粉组成。1、成分测定:采用国标中的方法测定麦绿粉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麦绿粉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总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直接滴定法)含量(g/100g)分别是12.33、6.75、37.40、25.70。麦绿粉中多糖、黄酮、叶绿素含量(mg/g)分别是21.54、8.17、19.79。2、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麦绿粉(0.05、0.10、0.15、0.20g/ml)对S-180瘤细胞抑制作用和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作用,并筛选出适宜用量用于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体外麦绿粉对S-180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在37.3%-72.9%),对巨噬细胞有一定的增殖作用(增殖率在93.40%-98.82%)且四个浓度的麦绿粉与免疫增强剂盐酸左旋咪唑组(增殖率为90.33%)相比均没有差异性;最适宜用量为0.125 g/ml。3、体内实验:利用该筛选出的适宜用量进行体内实验,建立小鼠S-180肿瘤模型,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连用3d,同时用麦绿粉(0.125 g/ml)对小鼠连续灌胃15d,观察其对荷瘤小鼠瘤质量、肝脾指数及血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化疗时配用麦绿粉可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抑瘤率为74.3%,单纯化疗组为45.9%,小鼠一般状态优于化疗组,且显著提高小鼠脾脏指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P<0.05)。说明麦绿粉可有效减轻5-FU引起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数量降低,从而缓解5-FU引起的免疫细胞下降。另麦绿粉可显著提高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同时显著降低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说明麦绿粉具有一定的抗炎症反应。4、结论:麦绿粉在体内外对肿瘤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减轻由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麦绿粉还具有一定的抗炎症反应。第二部分:麦薏粉对荷瘤小鼠晚期的辅助作用及其机制。麦薏粉的主要成份是大麦苗,还有薏苡仁、百合、玉竹、木耳等植物超微粉组成。1、采用国标中的测定方法测定麦薏粉中主要营养成分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麦薏粉中蛋白质、脂肪、总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100g)分别是10.50、5.17、34.99、26.22。麦薏粉中多糖、黄酮、叶绿素含量(mg/g)分别是24.89、5.30、12.19。2、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麦薏粉(0.05、0.10、0.15、0.20g/ml)对S-180瘤细胞抑制作用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的作用,并筛选出适宜用量用于体内实验。结果显示麦薏粉对S-180瘤细胞抑制率达48.77%-87.60%,对巨噬细胞的增殖(增殖率在23.94%-41.49%)作用介于5-FU(增殖率为11.01%)与盐酸左旋咪唑(增殖率为86.17%)之间;最适宜用量为0.15 g/ml。3、体内实验:利用该筛选出的适宜用量进行体内实验,建立小鼠S-180肿瘤晚期模型,用麦薏粉(0.15 g/ml)灌胃,连续10d,并观察其对荷瘤小鼠瘤质量、肝脾质量及血细胞的影响,计算抑瘤率和肝脾指数。结果显示麦薏粉可抑制肿瘤晚期小鼠体内肿瘤生长,抑瘤率达81.1%;与肿瘤对照组比,显著提高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P<0.05)、降低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P<0.05),实验前后体质量差同正常组。这说明麦薏粉可能通过一定的抗超敏反应来改善肿瘤晚期发炎细胞因子增高导致的恶液质反应。4、结论:麦薏粉在体内都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作用,且能够平衡免疫功能,具有一定减少炎症反应及改善肿瘤晚期恶液质状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