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桂西地区是联结云贵高原和桂南丘陵平原的关键地理区域,也是华南与东南亚地区史前文化联系的重要区域,更是广西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的地区。在华南西部桂西地区史前文化演变和发展序列研究和探索中,百达遗址的调查和科学发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百达遗址是桂西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处跨越新、旧石器时代遗址,可分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和新石器时代中期三期,虽文化面貌差异较大,但技术体系基本一致。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西地区是联结云贵高原和桂南丘陵平原的关键地理区域,也是华南与东南亚地区史前文化联系的重要区域,更是广西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的地区。在华南西部桂西地区史前文化演变和发展序列研究和探索中,百达遗址的调查和科学发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百达遗址是桂西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处跨越新、旧石器时代遗址,可分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和新石器时代中期三期,虽文化面貌差异较大,但技术体系基本一致。本文以百达遗址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遗存为中心,探究遗址的文化内涵、聚落形态和生业经济;结合桂西地区其他重要遗址厘清本区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性质,完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序列,并与周边同期文化对比分析桂西地区和周边区域、以及与东南亚大陆的文化交流互动。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华南与东南亚自然与人文区划中的桂西地区;回顾华南与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及其生业经济的既有研究,以华南与东南亚地区的整体文化视野把握桂西地区新石器时代发展序列及文化内涵,阐释百达遗址在区域文化中的代表性;论述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第二章简述百达遗址的整体发掘情况,介绍遗址中石器制造场、用火遗迹、墓葬、灰坑、柱洞群等主要文化内涵分布情况和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地层堆积情况,以及遗址主要文化内涵和地层堆积的分期与年代。第三章分析百达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内涵。对主要文化遗物石制品进行分类研究,分为石制品原料、打制石制品和磨制石制品三大类,包含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石斧、石锛、研磨器、砺石、磨盘等器形;探究本时期石核和石片打制技术,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等打制石制品和斧锛类、研磨器等磨制石制品的加工模式。结合文化遗物和遗迹现象分析本时期百达遗址的聚落遗存和生业经济,发现人群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定居,生业模式具有“广谱经济”的特征。第四章分析百达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期四段的文化内涵。对文化遗物进行分类研究,分为石制品、骨器和陶器三大类,包含石制品原料、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研磨器、砺石、磨盘、骨针、骨锥、陶釜、陶罐等器形。并探究本时期石核与石片打制技术,结合石片形态和石锤、石砧、砺石等石制品加工工具分析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打制石制品和斧锛类、石凿、研磨器等磨制石制品的加工模式;结合磨制石制品使用形态分析骨器的制作工艺;观察复原陶罐和陶片分析百达遗址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和烧造工艺。结合文化遗物和遗迹现象分析本时期百达遗址的聚落遗存特征和生业经济,此时遗址较早期规模已大为扩展,聚落布局经过一定规划,居住区、石器制作区、生活区和墓葬区等功能分区明显;生业模式与新石器时代早期较为一致,仍是广谱的“富裕的食物采集文化”。第五章以百达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为中心,通过器形和工艺技术、主流器物组合、聚落遗存特征、生业经济等方面的比较,探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桂西地区的继承性与一体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内革新桥、北大岭、坡六岭等重要遗址考古材料,与周边区域同期考古文化比较分析,论述桂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与桂南地区、黔西南地区、滇南地区和越南北部地区文化的内在关系和交流互动,可见:黔西南地区孔明坟第一、二期类型与桂西地区文化的同质性,桂南地区顶蛳山文化、何村类型西渐对桂西地区文化的影响,滇南地区湾子铺类型、石佛洞新石器时代中期类型与桂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以锐棱砸击法和丧葬习俗为代表的文化传统延续,越南北部地区和平文化、北山文化和桂西地区同期文化在砾石石器工业底层技术传统基础上的各自发展和对外来文化因素的吸收。第六章总结百达遗址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的继承性和以百达遗址文化遗存为代表的桂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统一性。位于以百达遗址为代表的桂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与周边同期文化比较既可见文化传统和底层砾石石器工业的相似性,也可见人群对当地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适应性及对不同外来文化因素的互动与交流。
其他文献
1959年前的西藏社会,长期维系着庄园农奴制度,上层的政教贵族把持着地方政权,治理着广大基层社会的农奴。即使到了民主改革后,西藏的乡村治理也有着自己突出的特色。众所周知,政教合一政权统领下的庄园农奴制度犹如一块活化石般存在于我国的西部边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喇嘛教权实现了对西藏庄园农奴社会的控制,那么,教权为何能够长期对庄园农奴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控制?教权统治者为何能够将自己的支配意志渗透到广袤的
本文研究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上海民兵的历史。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学界已有丰富的研究;关于中国民兵的历史,学界的研究也不少。有关“文革”时期的民兵历史尤其是在“文革”时期比较突出的上海民兵历史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上海为对象,考察“文革”时上海民兵组织的起源、初建、成型以及粉碎“四人帮”之后整顿的经过,指出这一时期的上海民兵组织,其本质是造反团体的武装化,其指挥归属、组织体系、职能任务与此
云计算技术因其高效率、高扩展性及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当前的IT信息产业中。随着云端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云存储系统通常会部署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来降低云端数据冗余度、提高存储利用率。为了确保存储安全,用户同时会通过加密算法将数据以密文形式存储到云端。然而传统加密算法具有的随机化特性会使得相同明文数据产生不同密文,从而导致常规的数据重复性检测机制失效。为了实现对加密数据的安全去重,现有大多数方案会通过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出生率较低,不仅低于发展中国家,还低于英、法、美等发达国家。未来老龄化会愈发严重,我国将面临劳动力短缺、养老金缺口等诸多问题。据预测“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我国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相关的问题成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地铁安检始终面临着安全性和通行速度权衡问题,尤其在恐怖主义和高峰大客流双重影响下,地铁安检普遍存在安检子系统间协同性差、安检资源配置效率低、安检暴恐防御能力差等现实问题。同时,针对地铁场景的安检策略研究具有较高复杂度,不仅要考虑安检对象基本特征和需求、安检配置资源属性等,还得充分考虑地铁结构和地铁安检子系统特殊性。通过对现有安检问题成因挖掘和成因相关性分析,本文以暴恐风险水平为研究主线,构建了解决
在早期的国际私法立法中,关于涉外遗嘱的法律选择方法较为简单。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国际私法立法的浪潮。传统的涉外遗嘱法律选择方法被不断改造,呈现出对遗嘱冲突规范的软化处理趋势。1961年海牙《遗嘱处分方式法律冲突公约》、1989年海牙《死者遗产继承法律适用公约》以及2012年《欧盟继承条例》促进了遗嘱冲突法的统一化,并对其他国家或地区有关涉外遗嘱法律选择方法的立法产生了影响。目前
援藏人员是我国援藏工作的承担者,具有涉及岗位多、覆盖范围广、工作环境艰苦等特点。特殊的高原环境会给援藏人员身心健康带来或轻或重的影响。随着国家支援西藏的力度增大,援藏人员的身心健康问题也逐渐显露。让援藏人员在高原“进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回得来”是党中央回应援藏工作的总基调和指导方针。自我健康评价是保障援藏人员健康的重要基础,运动处方是保障健康的重要干预方式,但摆在眼前的是:援藏人员面临的主要健康
国际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问题,是当前推进网络空间国际法治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困境所在,更是加剧国际社会分裂、竞争和冲突的重要根源。围绕国际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问题,国际社会既存在基本共识,又更多地陷入分歧和争论。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现有国际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性。但是,国际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究竟应当适用哪些现有国际法?二是如何适用这些现有国际法?主
李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天才,他把中国诗歌艺术推上了顶峰。李白一生用世之心强烈,但在追逐功业的过程中经历过三次挫折,分别是初入长安落魄而归、供奉翰林遭赐金放还、入永王幕被系狱流放,这是他人生的三个重要转捩,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开元十八年,家庭矛盾引发的风波使李白陷入雪谤无门的境地,转而入长安求仕。但是,随着干谒对象的地位越来越低,李白的处境日益窘迫,这让他对世路艰难有了深刻认识,作品
专长指的是某个领域内专家的专业技能、知识、观点和卓越行为。推而言之,教师的教学专长亦指的是专家教师拥有的教学技能、教学行为及教师认知,后者包括专家教师的知识、教学信念和教学推理心理等。迄今为止,大量研究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对教师专长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该视角的研究主要通过专家教师知识的数量,知识结构的质量,教学行为的效率和洞见性等方面定义教师专长。然而,该视角的教师专长定义似乎割裂了教与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