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铁路的修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债筑路,而紧随其后的就是路权的回收。河南境内靠借外债建成的铁路有京汉(北京至汉口)、道清(道口至清化)、汴洛(开封至洛阳)三条铁路。因资金短缺,铁路各项设施均因陋就简,车站、铁路工厂、医疗卫生、教育状况仅能勉强维持基本行车需要。又因内部管理混乱,社会治安不佳,自然灾害频生等条件制约,导致这一时期铁路营运状况不尽如人意,尤其是道清、汴洛两条铁路因路线过短,连年亏损。花巨资赎回后,从经济意义上讲是得不偿失。令人鼓舞的是,随着路权意识的觉醒,在路权回收的运动中,河南绅商自办洛潼路成为这一时期的一大亮点,但因客观条件所限,仅修成很短的一段。
综观清末河南铁路的建设实属草创时期,但对当时河南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铁路沿线出现了一些近代的工矿企业和新兴的城市,而以往依赖水运而兴盛的城市,逐渐衰落;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的提高;铁路沿线附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促进了邮电事业的发展;并以是否“为我所用”的原则对沿途的传统陆路运输进行了促进和削弱。
总之,清末河南铁路,从无到有,创办过程虽历尽艰辛,但也算是河南铁路建设进行了突破性偿试,为日后的铁路建设和经济发展布局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