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补体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系统之一,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具有抗感染、调节免疫和介导炎症介质的作用。然而该系统的过度激活会造成人体自身组织的损伤,导致炎症性疾病,如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肾小球肾炎等。清热药的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和调节免疫的作用已被实验所证实,在治疗炎症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推测清热药可通过抑制补体的过度激活来发挥其抗炎和抗感染的作用。本文以具有抗补体活性的两味清热中药丹皮(Root bark of Paeonia suffruticosa)和毛七公(Aerial part of Glochidion eriocarpum)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活性导向分离法,明确两味中药的抗补体活性成分,探讨其抗补体活性与药效物质基础的关系。1丹皮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采用活性导向分离法,应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包括硅胶柱色谱、中压ODS柱色谱、凝胶以及制备HPLC,从丹皮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6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学方法(MS、HRESIMS、UV、IR、1D NMR和2D NMR)鉴定了67个化合物,包括单萜及单萜苷衍生物28个(1-28)、苯乙酮及其苷类衍生物18个(29-46)、没食子酰葡萄糖类化合物6个(47-52)及其它类型的化合物15个(53-67),其中新化合物13个(图1),分别鉴定为丹皮苷A(26)、B(2)、C(3),丹皮素D(4)、E(5)、F(6),丹皮酚苷A(29)、B(30)、C(31)、D(32)、E(33)、F(34)和牡丹苷C(60)。对其中的56个化合进行了体外抗补体活性的评价,其中39个化合物对补体的经典和旁路途径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对补体的经典途径的抑制活性CH50为0.03-2.671mM,对补体旁路途径的抑制活性AP50别为0.13-4.00mM。其中化合物1,40和47-52对补体的经典途径有较强抑制活性,CH500.03-0.98mM。化合物12,19,29,30对补体经典和旁路途径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CH50和AP50分别为0.08-0.21mM,0.13-0.32mM。在这些活性化合物中主要涉及单萜类,苯乙酮类和没食子酰葡萄糖类化合物,进一步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半缩醛结构的芍药苷衍生物具有抗补体活性,化合物引入没食子酰基大大增强该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在化合物中的苯甲酰基上引入羟基也可增强其抗补体活性;而芍药素衍生物和4位羟基甲基化后的芍药苷衍生物对补体的经典和旁路途径没有抑制活性;在苯乙酮类衍生物中,含有D-芹糖结构的化合物比含有L-阿拉伯糖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更强的抗补体活性,说明糖的种类也可影响化合物的抗补体活性。本研究还对补体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化合物芍药苷元酮(1)、没食子酰基芍药苷(12)、没食子酰基氧化芍药苷(19)、丹皮苷A(26)、丹皮酚苷A(29)、丹皮酚苷C(31)、丹皮酚苷E(33)和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48)进行了补体作用靶点的研究。结明显示1作用补体前端成分C2和C4;12和19作用于补体Clq、C3和C5;26作用于Clq、C3、C5和C9;而29和31作用于Clq、C3、C4和C5;33作用于Clq、C2和C3;48作用于C1q、C2和C4。结果表明各类化合物的作用靶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但主要作用于补体前端成分,是丹皮抗炎的物质基础。2毛七公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采用活性导向分离法,从毛七公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包括1个大柱烷类(1),5个酚营类(2-5,13),4个黄烷醇类(6-8,15),3个奎尼酸衍生物(9-11)以及6个其它类型的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5个(图2),分别鉴定为算盘子酮醇A(1),算盘子醇A (2)、B(3)、C (9)、D (10);11个化合物为本属植物首次分离得到,分别为rocymosin A(4)、saccharumosides B(5)、gallocatechin-3-O-(3-O-methyl) gallate(6)、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7)、1,3-di-O-galloyl quinic acid(11)、davidioside A(12)、异丁香酚-p-D-葡萄糖苷(13)、1-(4-hydroxy-3-methoxy phenyl)-1-methoxypropan-2-ol(14)、4-甲氧基水杨醛(16)、3-羟基-4-乙氧基-苯甲酸(17)、3-羟基-4-乙氧基-5-甲氧基苯甲酸(18);2个化合物为本植物首次分离得到,分别为catechin-3-O-(3-O-methyl)gallate(8)口儿茶素(15)。对分离得到的其中16个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补体活性的评价,包括经典和旁路途径,l0个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4,7,9-11对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CH5o和AP50分别为0.03-0.13mM,0.02-0.19mM。其余4个化合物对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也显示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CH5o和AP50分别为0.28-0.55mM,0.37-0.87mM。活性化合物主要涉及大柱烷类、苯乙醇苷类、黄烷醇类和奎尼酸类。化合物2、3和4具有较强的抗补体活性,而5则没有抗补体活性,说明苷元中酚羟基的存在决定化合物的抗补体活性:化合物7的抗补体活性强于6,说明甲氧基减弱了化合物的抗补体活性。对各类化合物的代表性化合物算盘子酮醇A(1),算盘子醇A(2),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7)和算盘子醇C(9)进行作用了补体系统靶点的研究。结果表明1作用于补体Clq、C2、C3和C4成分:2作用于补体Clq、C2、C3、C5和C9;7作用于补体Clq、C3和C5;9作用于补体C1q、C2、C3、C4、C5和C9。各类化合物作用补体多种成分,从而抑制过敏毒素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是毛七公治疗过敏性和炎症性疾病的物质基础。本文采用活性导向分离法,明确了两味清热药丹皮和毛七公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两味中药的抗补体活性与其药效物质基础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本研究表明从抗补体活性角度来研究清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是可行的,同时也丰富了清热药的科学内涵,为其治疗补体过度激活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