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体的光度测量(简称测光)是指对来自天体在有限波段范围内的辐射流进行测量。通过测光,可以得到天体的视星等、色指数、光谱能量分布等重要的物理参量。通过对这些测光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对天体的物理特性、动力学性质、形成和演化过程、理论模型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测光已成为研究各类天体的重要方法。根据天体图像的延展性,测光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孔径测光(包括点扩散函数测光)和面源测光。孔径测光适用于点源(如恒星、角径小的遥远星系等)。面源测光适用于具有延展像面的天体(如近邻星系、星云、行星等)。孔径测光技术比较简单,面源测光相对较复杂。目前国际上对孔径测光和面源测光方法的研究比较成熟。而国内相关文献大多是对孔径测光的介绍,还没有对面源测光的全面系统的介绍。美国的斯隆数字巡天计划(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简称SDSS)是目前观测范围最广、影响最大、最具前景的天文巡天观测。该巡天可以详细的观测四分之一的天区,对成百万的天体进行定位和光度绝对定标,还可以测量一百多万个星系和类星体的距离。目前为止是最具科研产出的巡天观测项目。受SDSS的科学目标和高精度面源测光的费时局限,SDSS的图像处理软件对面源测光采取圆孔径变孔径的简单处理。这种方法没有按照延展天体的等光强轮廓(等照度线)进行测量,对偏离圆形状较大的天体,不能准确反映其內禀的结构性质。鉴于以上两方面,本项工作基于CL(Command Language)语言,通过调用天文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IRAF(Image Reduction and Analysis Facility)内的工具包和SExtractor(Source-Extractor)等工具,设计了一个对SDSS星系图像进行高精度等光强测光的程序,基于我们的测光程序,首次对SDSS星系图像(r波段)的等光强轮廓测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诠释。包括图像的预处理、天光背景的正确扣除、等光强轮廓的拟合方法、测光结果及其意义等。我们仔细分析、检验了不同形态(椭圆的、漩涡的、带棒的、带环的等)的星系测光结果,讨论了它们测量参数的异同。我们的测光方法对SDSS近邻星系的r波段图像测光深度能延伸至~ 26mag /arcsec~2(SDSS平均为~ 24mag /arcsec~2),这使得利用SDSS数据研究星系的外围(如暗恒星晕)成为可能。本文还对Linux操作系统、IRAF、SExtractor、ds9/SAOimage、Xgterm等工具的安装与使用给予了详细介绍。本文填补了国内在星系面源测光方面介绍的空白,对研究星系物理的天文学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