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正”是口语中的常用副词,虚化程度高,已经形成了话语标记功能。本文在对“反正”的分布、语义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探讨“反正”话语标记形成的可能性及过程,并在口语语料中,揭示“反正”的话语标记功能。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意义、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主体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五章。第二章考察“反正”的分布。指出“反正”分布灵活,倾向位于其他副词前,由此对“反正”的本质属性进行界定,证明“反正”具有进一步虚化的可能性;最后从表述功能、评价功能以及强调功能三个方面考察“反正”的语用功能。第三章考察“反正”历时平面的语义功能演变,确定其基本语义功能是“呼应极性对立条件”;进而重点考察“反正”在共时平面的语义功能演变,总结出共时平面的“反正1、反正2、反正3”,梳理其演变路径;最后对三个不同功能的“反正”在语义背景上作出归纳。第四章考察“反正”在会话中的进一步发展。指出“反正”由“反正2”“反正3”进一步虚化而来,形成具有话语标记功能的“反正4”;对“反正4”在《人民日报》、《王朔文集》以及访谈节目录音中的使用频率及功能分布进行数据统计,验证了“反正4”对口语交际的依赖性,并指出在无准备话语交际中,“反正4”话语标记功能会呈现更复杂的状态;最后揭示了“反正4”的形成动因。第五章考察“反正4”的话语标记功能。在语篇组织中,“反正4”起到“填补空白”为说话者提供思考时间的功能。“话轮结束标记”功能在总结的同时结束当前话题;在人际功能中,“反正4”明示重点信息,帮助听话人理解话语。在回答时,“反正4”还可以对不便回答的问题进行逃避,对不清楚的问题进行含糊回答;在语境顺应功能中,“反正4”主要处于“申辩场景”中,申辩场景可以分为辩驳、劝说、侥幸等几个次类。最后一章为结论和余论,对本文得出的结论进行梳理,提出写作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