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逐渐由传统耕作向现代化迈进,从分散的耕作模式向大规模的、集约型农业耕作方式转变。因此,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逐渐向大城市或城镇转移。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多元呈现,人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导致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这是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城镇社会化矛盾日益突显,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大,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遇到瓶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变以往过于注重GDP增长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势在必行。因此,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新型城镇化的前提是“以人为本”,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以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为主要方式,更加注重公平和可持续性效益,最终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共同富裕。因此,积极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静态研究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城镇化建设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对策,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对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概念的分析及新型城镇化与中国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比较,提出本文中“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其次,通过概括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捋清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再次,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实际,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的基本原则,即立足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社会公平、推动科学发展及把握因时因地制宜。最后,指出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是消除中国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第二部分,基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分析,找出我国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成因。问题表现在: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依然突出;现行户籍制度制约了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城镇体系发展不健全,协同效应不足;城镇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针对以上问题,总结提炼出四方面的原因,即思想认识有待提高,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产业机构不合理及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第三部分,结合相关理论,立足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针对我国城镇化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总体布局。注重层次化、差异化发展;要立足实际,搞特色化建设;要互助搭台,走协调联动道路。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加强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要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要确保规划的合法性;要注重城镇建设的质量。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行政体制、土地管理制度、社会保障体制及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四是坚持“四化”同步,强化协同效应,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