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对兔SAH后CVS的治疗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ap1012m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 CVS)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后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继发于SAH后的CVS持续进展最终将导致患者脑缺血,甚至脑梗死,因此,CVS成为SAH后患者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关于SAH后CVS的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相关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也一直成为世界神经外科学领域不断突破与创新的研究重点。研究表明,SAH后迟发性CVS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涉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红蛋白代谢产物所导致的血管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免疫反应及基因、种族差异性等众多因素,其中血管炎症反应及其相关炎症因子作为紧密联系上述诸多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一环,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在SAH后CV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IL-1β)及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较早被业内所发现并确立为与SAH后CVS发病密切相关的炎症因子。本研究课题通过建立SAH后CVS兔模型,研究兔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中IL-1B及ET-1含量变化与SAH后CVS程度的关系。目的:1.评定SAH后CVS兔模型动物神经行为学(Animal Neurobehavioral Score,ANS)评分,并结合实验动物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血液流速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动态监测结果,判定SAH后CVS兔模型是否成功建立。2.测定SAH后CVS兔模型CSF中IL-1β及ET-1含量变化。3.分析炎症因子IL-1β及ET-1含量变化与SAH后CVS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选取新西兰白兔4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SAH组(n=30),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Blood Secondary Injection of Cisterna Magna)”制备SAH后CVS兔模型,制模成功后另留置鞘内导管;假手术组(n=10),利用相同的手术方式,枕大池分两次注入相同剂量无菌生理盐水。2.对所有实验动物在建模前D0、建模成功后第一日D1、第四日D4、第七日D7及第九日D9各时间点进行ANS评分,TCD监测实验动物BA血液流速。3.采用免疫双体夹心ELISA法,在D0、D1、D4、D7及D9各时间点对所有实验动物CSF中IL-1β及ET-1含量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三组实验动物测定结果。结果:1.SAH组实验动物在制模成功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神经行为功能障碍(Neurobehavioral Function Defect, NFD),如肢体瘫痪、向一侧倾倒、甚至无自发运动等。在DO-D9时间共累计死亡14只,总死亡率为46.67%;假手术组实验动物在DO-D9时间内均未发生死亡,进食及肢体活动整体表现良好。将SAH组实验动物在相同时间点ANS与假手术组进行对比,以及将SAH组实验动物在不同时间ANS进行组内对比,除D7与D9日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所有数据差异显著(P<0.01)。2.SAH组在DO-D9时间内TCD监测BA血液流速逐日升高,以D7为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假手术组实验动物在DO-D9内未见明显变化。将SAH组实验动物在相同时间点BA血液流速与假手术组对比,D1、D7日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4日两组数据显著(P<0.01);将SAH组在不同时间点BA血液流速组内对比,与D0日相比较(P<0.01),与D1日相比较(P<0.01),与D4日相比较(P<0.01)。结合两组实验动物动物ANS评分及BA血液流速,初步判定SAH组实验动物建模成功。3.SAH组在DO-D9时间IL-1β及ET-1含量均明显升高,其中以D7为最高,之后两者逐渐下降;假手术组实验动物在D0-D9时间内IL-1β及ET-1含量未见明显变化。将SAH组在相同时间点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进行对比,D4、D7、D9日IL-1β含量及D4、D7日ET-1含量数据差异显著(P<0.01):将SAH组在不同时间点BA血液流速组内对比,与D0日相比(P<0.01),与D1日相比(P<0.01),与D4日相比(P<0.01)。4.结合SAH组实验动物IL-1β及ET-1含量变化与BA血液流速TCD检测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曲线,SAH兔模型BA血液流速变化与IL-1β及ET-1含量波动具有相似波动曲线,曲线最高点均出现在D7日。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学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动物CSF中IL-1β及ET-1含量测定结果与BA血液流速变化分别具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r=0.931,P<0.01;r=0.951,P<0.01);而假手术组实验动物无相关性。结论:1.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SAH后CVS兔模型,可以通过实验动物成功模拟出与人类SAH后CVS相类似的发病过程,通过TCD动态检测兔BA血液流速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SAH后CVS证据。制模成功后,实验动物神经行为功能缺损明显,便于观测与记录。该模型是研究人类SAH后CVS发病机制较好的可选动物模型。2.通过对实验动物模型CSF标本的采集,测定CSF中IL-1β及ET-1含量变化,结合SAH后局部脑血流的波动,分析出两者具有明显正向相关性。进而验证了血管炎症反应及其相关炎症因子IL-1β及ET-1的表达与SAH后CVS程度具有明确关联。SAH发病后CSF中IL-1β及ET-1含量变化也可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应用于人类SAH后CVS患者的诊断与疾病转归的评价。第二部分SAH后CVS患者的预后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参与的,而由于对SAH后CVS采取的治疗措施不同,SAH患者远期预后也差别较大。目前临床常见治疗CVS的药物主要包括:传统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如尼莫地平、法舒地尔等;非特异性血管扩张剂,如罂粟碱等;氧自由基清除剂,如依达拉奉等,其中尼莫地平更被业内评价为“治疗CVS的黄金药物”。在中成药物治疗SAH后CVS方面却少有新药出现,现代应用化学和药理学研究发现中成药物黄芪在抗炎、解痉扩管、抗细胞凋亡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显著。黄芪还可清除氧自由基与减少脂质过氧化以及抑制血小板积聚,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微循环。本项研究将中成药物制剂黄芪注射液引入对SAH后CVS兔模型的治疗,并将其与黄金药物尼莫地平同成份药——尼膜同注射液进行疗效对比评价,为探讨临床药物治疗SAH后CVS提出新的思路。目的:1.对比分析黄芪注射液与尼膜同注射液在治疗SAH后CVS方面的疗效。2.探寻黄芪注射液在对抗CVS方面作用是否与抑制炎症因子IL-1β及ET-1存在关联。方法:1.选取新西兰白兔45只(雌雄不限),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SAH后CVS兔模型,另留置鞘内导管。制模成功后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n=15),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3ml(mg)/次,每日两次;尼膜同治疗组(n=15),腹腔内注射尼膜同注射液0.5mg(3ml)/次,每日两次;对照组(n=15),腹腔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注射0.5mg/次,每日两次,三组实验动物连续给药共9日。2.对所有实验动物在D0、D1、D4、D7及D9各时间点进行ANS评分,TCD测定实验动物BA血流流速,对比分析三组实验动物测定结果。3.采用ELISA法,在D0、D1、D4、D7及D9各时间点对所有实验动物CSF中IL-1β及ET-1含量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三组实验动物测定结果。结果:1.三组实验动物共计45只,制模成功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神经行为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向一侧倾倒、甚至无自发运动等。其中D0-D9时间对照组实验动物累计死亡9只,存活率为40.00%;黄芪治疗组动物死亡6只,存活率为60.00%;尼膜同治疗组死亡5只,存活率为66.67%。将三组实验动物存活率两两对比,对照组与黄芪治疗组及尼膜同治疗组数据差异分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治疗组实验动物存活率无差异。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黄芪治疗组与尼膜同治疗组实验动物AN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将三组实验动物在不同时间点ANS评分分别进行组内对比,除外对照组D7与D9日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将黄芪治疗组及尼膜同治疗组实验动物在相同时间点AN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对比, D7及D9日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将黄芪治疗组与尼膜治疗组实验动物在相同时间点ANS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实验动物在DO-D9时间内BA血液流速TCD检测结果均表现出逐日升高趋势,而对照组未经治疗,脑血流速度加快更为明显;黄芪治疗组及尼膜同治疗组BA血液流速升高相对不明显,D9日两治疗组实验动物BA血液流速基本维持在对照组D1日水平。将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BA血液流速组内对比,与DO日比较,D1及D4日数据差异显著(P<0.01),与D1日比较,D7日数据差显著(P<0.01),与D4日比较,D7及D9日数据差异显著(P<0.01);将黄芪治疗组、尼膜同治疗组在相同时间点BA血液流速与对照组组间对比,D1、D4日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1)。3.三组实验动物在DO-D9时间内CSF中IL-1β及ET-1含量变化均表现出逐日升高趋势,对照组升高最为明显。将对照组与黄芪治疗组在相同时间点测定结果进行对比,D1日IL-1β含量及D4、D7日ET-1含量数据差异显著(P<0.01),D4日IL-1β含量及D1日ET-1含量亦存在差异(P<0.05);将对照组与尼膜同治疗组进行对比,除DO日之外,其余时间点CSF中ET-1含量差异显著(P<0.01),而IL-1β含量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兔SAH后CVS,实验动物在SAH发病后基底动脉CVS较对照组明显缓解,实验动物在进食、肢体活动等方面的神经行为功能缺损也明显改善,存活率显著升高。黄芪具有与尼膜同相类似的治疗效果,可考虑应用于临床。2.黄芪治疗组实验动物内CSF中IL-1β及ET-1含量升高程度较对照组及尼膜同治疗组明显降低,由此推论,这与药物黄芪本身在抗炎、解痉扩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内皮素合成与释放,改善局部供血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是由韩礼德在其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中》提出,他指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发生在语法层面的隐喻就是语法隐喻。韩礼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发展职业教育,使人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从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是促进社
《从属性对现代女性自性完善的禁锢与延迟—对比研究<逃离>与<女心理师>》涉及两位女性作家的两个文本,加拿大杰出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以及中国著名女性作
环境舱法具有真实环境的高仿性,能最大程度反映板材向周围环境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特性,因此成为采集人造板释放VOC最常用的方法。本文以降低人造板释放VOC检测成本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我国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所创立的名方之一。临床可以用于多种瘀血病证,适用范围涉及内科、外科、眼科、皮肤科、精神神经科
<正>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阅读鉴赏"部分大多是选取意蕴丰富、文辞优美、富含哲理的散文,而且命题思路多变,题型灵活多样,几乎涉及文章的行文脉络、结构形式、
湖滨湿地植被是湖滨带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以湖滨湿地植被为对象可评价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通过对梁子湖湖滨湿地植被的详细调查,共鉴定出植物182种,隶属于52科128属,其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60例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综合性
<正>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一)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二)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地理教学质量的需要。(三)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是引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