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位论文主要对传统中药红花(无刺红花Carthaus tinctorius L.var.glabrus Hart.)的非药用部位茎叶的化学成分,药效,生药学鉴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也对几种云南民族药用植物的薄层鉴别进行研究,由以下五章具体内容组成。第一部分实验研究第一章无刺红花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为了寻找新的药物资源,提高对药材的使用效率,我们对中药无刺红花的非药用部位的进行开发。本论文对无刺红花的茎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测试,或与相应的对照品对照,鉴定了其中13个化合物,分别为:1,棕榈酸(palmitic acid)2,羽扇豆醇(lupeol)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羽扇豆醇棕榈酸酯(lupeol palmlitate)5,7-羟基木香醇(7-hydroxycostol)6,3-甲氧基木犀草素(3-methoxyluteolin)7,木犀草素(luteolin)8,4-桉叶烯-3β,11-二醇((3β)-eudesm-4(14)-ene-3,11—diol)9,4,11-桉叶二烯-2a,3β-二醇(eudesm-4(14),11(13)-dien-2a,3β—diol)10,4-桉叶烯-2a,3β,7a,12-四醇(eudesm-4(14)-en-2a,3p,7a,12-tetraol)11,异鼠李素-3,7-O-β—D二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7-O-β—D—dioglucoside)1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13,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side)。对于化合物14,15,其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上述已经确定结构的化合物中均首次从无刺红花茎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10为新桉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第二章无刺红花茎叶的药效学研究根据红花的药理作用,选择了其茎叶在心脑血管方面是否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由于时间关系,仅仅摸索在心脑血管方面的作用。我们从红花的茎叶中提取分离几个部分,根据原植物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功效,选择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脑缺血、小鼠常压耐缺氧、肾上腺素和胶原蛋白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氯仿诱发小鼠心律失常和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等试验,对其提取分离的几个部分进行了研究,考证它们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有效性,为红花全株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第三章无刺红花茎叶生药学研究传统中药红花在临床应用量较大,来源的品种较多。主要有菊科(Compositae)红花属植物有刺红花(Carthaus tinotorius L.)和无刺红花(Carthaus tinctorius L.var.glabrus Hart.)。这两种植物在性状上,显微特征上有一定的差别,并做了生药上的一些比较。第四章云南民族药薄层鉴别目前市场上中药品种繁多,鱼龙混杂。仅从植物形状上鉴别植物,出错的可能性比较大。为了对药材真伪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鉴别方法,薄层鉴别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控制药材,从而为正确中药处方,准确药材投料提供前提条件。这一章节主要对云南民族药竹叶防风、飞龙掌血、半架牛、木锥花4个药材的薄层条件进行了筛选。第二部分文献综述第五章红花综合利用,化学、药理、临床的研究进展经过系统的文献整理,对红花的本草沿革,植物来源,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及制剂,综合开发情况等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