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技和传播方式的迅速发展与快速普及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信息时代。在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传播环境中,信息资源的“图像化”发展使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人们越来越频繁地通过图片、宣传画、视频、影视剧等方式来接受信息、了解信息、传达信息。单纯的文本信息所发挥的社会作用似乎正在降低。比如说,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广告这种途径,在一两分钟之内了解某一产品的特点,而不需逐字逐句地阅读产品介绍或是功能说明。呈现在我们视觉中的是广告模特的表演、绚丽的产品包装、奇特的广告情节等等。图像化信息以其新颖形象、生动趣味、传播迅速以及简单易懂的特点成为人们日常信息获取的重要方式。人们正在尝试用读“图”的方式来了解这个世界,而不仅仅是读“文”。这一改变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领域也有显著的体现。教科书、教辅书中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以文本为基础创造的视频、动画,根据经典名著改编的影视剧作品、电视诗歌散文……这些被“图像化”了的语文教学内容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学生的生活。无论是教师上课过程中因教学需要的信息补充,还是学生在课下因兴趣而进行的主动狩猎,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课本中的语文教学内容正在以多样、丰富的“图像化”形式占据着学生阅读的空间,改变着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内容“图像化”这一不可扭转的现象在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新机遇、新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矛盾和挑战。通俗化的学习过程、不够深刻的思维培养、个性化想象力的丧失,都有可能成为语文教学内容过度或是不当“图像化”带来的消极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本论文尝试通过教材分析、师生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为样本,研究和分析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图像化”的优势与不足。以期在清醒认知“图像化”特点的基础上,尝试理清语文教师的可行性应对策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与身心养成,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宗旨,达到最好的语文教学效果。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主要描述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图像化”的基本现状。第二部分尝试分析“图像化”语文教学内容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第三部分,以针对“图像化”积极与消极特点而建立的教学策略为主要内容,以期能够给实际语文教学带来一些启示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