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①。“党员主体地位”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继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之后的又一重大的关于党内民主建设方面的理论创新。目前,学术界对党员主体地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图将理论研究和实证考察相结合,探讨有关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问题,分析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现状,寻求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途径。本文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入手,考察中国共产党对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实践历程。分析目前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现状,阐述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借鉴各国政党在党内民主建设中所获得的成功经验,论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必须处理好的若干关系。剖析实现党员主体地位需要攻克的各种难关,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具体途径。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七章、结束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界定相关的范畴,即主体、主体性、主体地位、人民主体地位,重点阐述党员主体地位的内涵和本质。所谓“党员主体地位”,就是指全体党员是党的主人,党的权力来自于党员,党员在党内活动中享有权利并履行义务,在党内生活及党的实践活动中居于主导的、积极的、决定的地位。第一章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党员主体地位”这一命题,但却从不同的角度对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党员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无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党的权力来自于全体党员的认识,还是列宁有关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思想,都是党员主体地位思想的理论渊源。第二章考察中国共产党对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实践历程。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列主义有关党员主体地位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关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极其重视党员的主体意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注重通过健全党内制度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将党内民主提升到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十六大以来党内逐渐形成了有关“全体党员是党的主人”的共识。同时,党在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实践过程中也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今后的党员主体地位建设奠定了基础。第三章阐述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在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目前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现状来看,党员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缺失不仅阻碍了党内民主的发展,而且给党的自身建设也带来了消极影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动力支持。可见,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对党而言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第四章阐述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必须坚持的原则。党员主体地位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必须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前提,以党员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准则,以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为重点,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第五章分析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必须处理好的若干关系。党员主体地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只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保证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些关系包括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党员主体地位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党员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作用的关系等。第六章剖析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必须攻克的难关。目前,虽然提出了“党员主体地位”的命题,但离党员真正实现主体地位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长期以来,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存在“组织本位”,普通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之间存在“官本位”,再加上党员自身主体意识淡薄,致使党员主体地位难以实现。只有彻底破除“官本位”对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束缚,真正实现“组织本位”向“党员本位”的转化,努力培养党员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第七章探索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途径。在党员主体地位建设中,党员和党组织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党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发挥主动作用。作为党组织,应该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为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提供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可以从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完善党员主体地位的保障机制、创建不同类型和功能的载体以及提高党员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等方面入手。结束语阐述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给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对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前景进行展望。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既是一个伟大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党员主体地位建设过程中,党面临的各种困难险阻是日积月累所造成的,例如“组织本位”、“官本位”、党员主体意识淡薄等,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一个过程,因而不能操之过急。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建设任务迫在眉睫,必须坚定不移地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调动党员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