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协同创新作为当下高等教育领域最为引人瞩目的改革之一,正在以一种空前绝后的态势冲击着高等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协同创新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进行多方位的探索,以便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参考建议。但是,对于高校协同创新的研究不应当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之上,进行所谓的纯思辨研究,而应当透过现象研究本质,扎根实践,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把握它的本质内涵。唯有如此,才能最终达到一种关于高校协同创新的真切认识与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思路,本文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采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力探寻高校协同创新的模式及运行机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学者关于协同创新的研究动态、研究意义、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从知识生产的视角出发,在分析高校协同创新理论基础、社会背景、模式选择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协同创新的本质是对传统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并阐述高校协同创新与传统知识生产方式之间的区别以及变革的缘由,最后分析高校积极参与协同创新的社会价值,这部分的重点是研究高校协同创新的本质内涵,分析其社会价值,把握其本质属性。第三部分着重分析高校协同创新的模式。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高校协同创新的模式,指出高校协同创新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模式,高校内部主要包括校内不同学科、专业以及不同团队之间的协同创新;高校外部协同创新则包括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以及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第四部分重点分析高校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激励机制、风险分担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为保障高校协同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参考。第五部分探讨高校协同创新中的政府行为。从政府介入高校协同创新的合理性出发,分析政府介入的限度、边界和方式,并进行适当的政策设计。总体来说,本文之所以将对高校协同创新探讨的着力点放在其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方面,乃是对当前学术界大多从高校协同创新的制度、文化、产品及市场等内部影响要素的角度进行泛化研究的一种反拨,凸显国家大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工作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因此,本文坚持踏实、严谨、创新、求真的治学态度,运用高等教育学特有的研究方法,结合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范式,从这些看似不言自明但内涵极其丰富的方面去分析与指导高校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