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现况调查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dsfdfasf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现况及职业健康状况;探讨、分析医务人员所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医务人员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干预和控制工作提供建议,保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研究方法】2016年8月至11月,在山东省内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省、市、县级综合医院各1家,将所抽取医院编制内、在岗且现工龄≥1年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理人员、药剂人员及检验科、实验室等其他医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及职业性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调查表”,由经过系统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务人员基本信息,固体颗粒物、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放射性职业性危害因素及职业紧张等心理性有害因素接触情况,医务人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等身体各大系统健康状况调查三部分。采用方便抽样方式抽取63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预调查,对调查表进行了内部一致性检验及可接受性评价。采用χ2检验进行接触不同职业性有害因素医务人员不适症状或疾病发生率的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医务人员不适症状或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纳入研究对象5003名,发放调查问卷5003份,收回问卷4512份,回收率90.2%。剔除无效问卷66份,有效问卷4446份,问卷有效率98.5%。省级医院2175人,占比48.9%;市级医院1497人,占比33.7%;县级医院774人,占比17.4%。医生1445人,占比32.5%;护士2216人,占比49.8%;医技785人,占比17.7%。女性3256人,占比73.2%;男性1190人,占比26.8%。本科学历医务人员2403人,占比54.0%;专科学历医务人员1030人,占比23.2%;硕士学历医务人员685人,占比15.4%;博士学历医务人员328人,占比7.4%。初级职称医务人员2397人,占比53.9%;中级职称医务人员1558人,占比35.0%;副高级职称医务人员370人,占比8.3%;高级职称医务人员121人,占比2.7%。将医务人员年龄分为<30岁组、30~岁组、40~岁组、≥50岁组4个组,占比最大的为30~岁组(40.0%),其次为<30岁组(32.5%)。将医务人员现工龄分为<10年组、10~年组、20~年组、≥30年组4个组,<10年组占比最大(55.6%),10~年组次之(21.6%)。2医务人员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现况2.1固体颗粒物接触现况医务人员接触的固体颗粒物有:滑石粉尘、棉尘、石膏粉尘、氧化锆粉尘、药尘、艾灸烟尘(中医科)、手术室烟雾及磺胺嘧啶银粉(烧伤整形科)。其中,接触人数最多的固体颗粒物为滑石粉尘(1254人)。医务人员固体颗粒物暴露方式主要为呼吸道吸入,防护措施为一次性医用口罩。护士为医务人员中接触固体颗粒物最多的职业人群。2.2化学性有害因素接触现况医务人员接触的化学性有害因素主要包括:消毒剂、麻醉剂、各种化学试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医务人员接触的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乙醇、过氧化氢、臭氧、酚类化合物等。接触率最高的为含氯消毒剂(73.1%),其次为乙醇(63.2%)。医务人员接触的麻醉剂包括:乙醚、氯仿、氯乙烷、利多卡因、七氟醚等。接触人数最多的麻醉剂为乙醚(756人)。麻醉手术科只占接触麻醉剂医务人员总量的14.8%,非麻醉手术科医务人员接触麻醉剂数量占比达85.2%,非麻醉手术科麻醉剂接触率最高的科室为口腔科(67.9%)。麻醉手术科、口腔科应作为麻醉剂职业防护的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接触的化学试剂包括:甲醛、苯系物、强酸、强碱、氢氧化钠、甲醇等。接触甲醛的医务人员最多(882人),其次为苯系物(492人)。甲醛接触率最高的科室为病理科(90.2%);苯系物接触率最高的科室为病理科(94.1%)。医务人员抗生素接触人数为1865人,接触率41.9%;抗肿瘤药物接触人数为1436人,接触率32.3%。抗生素及抗肿瘤药物接触率最高的科室均为中心配药室。2.3物理性有害因素接触现况医务人员接触的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噪声污染、紫外线、微波、高温、高频电磁场、红外线等。接触人数最多的物理性有害因素为噪声污染。医务人员噪声污染接触率排名前5位的科室为:消毒供应中心(78.6%),检验科(75.9%),心外科(74.3%),重症医学科(69.9%),神经外科(69.1%)。2.4生物性有害因素接触现况4446名调查对象中,接触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医务人员数量为3453人,接触率77.7%。医务人员接触的生物性有害因素包括: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丙肝病毒、结核杆菌、甲肝病毒、幽门螺杆菌、柯萨奇病毒、布鲁氏菌、炭疽芽孢杆菌、梅毒等。2.5职业紧张及心理性有害因素接触现况90.2%的医务人员感到焦虑、担心、不安,其中26%的医务人员经常感到焦虑、担心、不安。医患关系紧张、担心医疗事故或纠纷、感觉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是导致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的重要原因。3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1接触固体颗粒物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固体颗粒物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不适症状或疾病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不适症状或疾病有:过敏性哮喘,慢性气管、支气管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及皮炎。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接触固体颗粒物医务人员主要症状或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暴露氧化锆粉尘、石膏粉尘的医务人员发生过敏性哮喘的危险性是未暴露组的3.895倍、1.517倍;暴露氧化锆粉尘、棉尘的医务人员慢性气管支气管炎发生的危险性是未暴露组的2.375倍、1.657倍;暴露棉尘的医务人员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生的危险性是未暴露组的1.670倍;暴露氧化锆粉尘、滑石粉尘、棉尘的医务人员皮炎发生的危险性是未暴露组的2.088倍、1.447倍、1.337倍。3.2接触抗肿瘤药物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对抗肿瘤药物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不适症状或疾病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不适症状或疾病有:经常感冒,脱发,经常头痛,经常失眠,睡眠质量差,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甲状腺良性结节,月经不调,贫血,皮炎,湿疹。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接触抗肿瘤药物医务人员不适症状或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暴露抗肿瘤药物为接触抗肿瘤药物医务人员经常感冒、脱发、经常头痛、经常失眠、睡眠质量差、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及月经不调发生的影响因素,且暴露抗肿瘤药物的医务人员发生以上不适症状或疾病的危险性是未暴露组的1.180倍、1.192倍、1.238倍、1.292倍、1.440倍、1.436倍、1.183倍及1.261倍。3.3口腔科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口腔科医务人员颈部疼痛或不适发生率最高(55.0%),此外,其主要不适症状或疾病还表现为慢性胃肠炎,以及睡眠质量差、健忘、经常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中保持固定姿势是口腔科医务人员颈部疼痛或不适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暴露组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是未暴露组的2.891倍;饮食无规律的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慢性胃肠炎的危险性是未暴露组的1.687倍,加班及感觉疲劳、过累、无力的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睡眠质量差的危险性是未暴露组的2.177倍及1.907倍。3.4医务人员主要不适症状或疾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医务人员排名前10位的主要不适症状或疾病为:经常感冒,腰背部疼痛或不适,慢性胃肠炎,颈部疼痛或不适,睡眠质量差,健忘,经常乏力,经常头痛,经常失眠,经常头晕。以发生率最高的经常感冒为例,采用χ2检验及逐步回归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医务人员经常感冒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感到疲劳、过累、无力(OR=1.374)及接触生物性有害因素(OR=1.357)是医务人员经常感冒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接触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滑石粉尘、甲醛、抗肿瘤药物、噪声污染、医患关系紧张等,且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使相关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医务人员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现况不容忽视,应将医务人员作为特殊职业人群,制定从业标准及职业防护规范。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其中数控加工技术在制造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理应用数控加工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床零件加工的准确性与精
目的针对当前航空炮弹包装盒密封性检测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基于LabVIEW的航空炮弹包装盒和小型航空弹药引信,以及火工品包装密封性检测系统。方法将待检包装置于检测平台密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VEGF和sCD44v6的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ILSA法检测比较10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2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和sCD44v6的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中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本病死亡率高,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是现今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研究根据GenBank收录的CSFV猪瘟野毒株全基因序列JLl
五环-六环地区是北京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一个典型城乡结合部地区,也是总体规划实施的一个关键地区。本文以北京五环-六环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地区功能、人口和用地的总体情
针对崖城气田钻井过程中出现的油气层损害等复杂情况,在综合分析研究气田预探井储层岩心资料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衍射、滴定分析、PVT测试等方法,详细描述了储层构造特征、温度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