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药师全程化干预对门诊癌痛患者的疼痛影响,评价药师在癌痛治疗团队中的作用,为寻找今后药师工作的切入点,探索药师工作新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其中男48例,女52例,分为治疗组(n=50例)与对照组(n=50例)。两组患者均在药学干预前完成第一次调查评估,包括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作为基线数据。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医护告知,调剂药师的基本用药告知,药师不对对照组进行用药教育和全程化随访干预。治疗组的患者接受除常规医护告知外,药师提供全程化的药学干预。全程化干预内容包括:一、癌痛认识评估和用药宣教:初次建立门诊癌痛专用病历本时接受药师提供的《癌痛的认识评估与用药注意》宣教小册子一本。一次不短于20分钟的面对面癌痛用药评估教育。二、电话干预:药师每周对治疗组患者进行一次10分钟以上的电话随访。三、每15日门诊复诊干预。四、三次家访干预。五、建立药师和患者双向沟通平台。全程化干预8周后,对两组进行第2次综合评估,包括简明疼痛评估量表、PS评分。在8周内,收集两组患者的长效阿片类药等效口服吗啡消耗总量和即释口服吗啡总消耗量、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1.干预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发现性别(X2=0.160,P=0.689),肿瘤类型(X2=0.160,P=0.689),年龄分组(X2=0.184,P=0.668),婚姻(X2=0.344,P=0.558),文化程度(X2=0.051,P=0.975),PS评分(X2=0.087,P=0.957),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没有差异性,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具有一致性,基线可比。2.干预后,对第2次调查两组的疼痛评分进行协方差分析比较,发现最严重疼痛评分,平均疼痛评分,两组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组的最严重疼痛评分,平均疼痛评分改善更为显著。3.干预后,对第2次调查两组的疼痛影响评分进行协方差分析比较,发现在疼痛对行走能力,正常工作,他人关系,生活兴趣的影响方面,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没有差异性(P>0.05),而疼痛对日常生活影响,情绪影响,睡眠影响在两组的第2次调查中有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组对疼痛对日常生活,情绪,睡眠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4.干预后,对第2次调查两组之间的PS评分采用Mann-Whitney统计方法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的P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7),治疗组对PS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5、对两组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发现恶心呕吐(X2=0.437,P=0.509),头晕(X2=0.154,P=0.695),谵妄(X2=0.344,P=0.558),嗜睡(X2=0.102,P=0.749)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没有差异性(P>0.05),而便秘(X2=6.895,P=0.009和尿潴留(X2=5.741,P=0.017)在治疗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有差异性,且治疗组的便秘和尿潴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6、对两组的长效阿片类药等效口服吗啡消耗量和即释口服吗啡消耗量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的长效阿片类药等效口服吗啡消耗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643.2±2512.15 VS 1159.2±801.52,P<0.001),而即释口服吗啡总消耗剂量在两组之间的比较没有差异性(9.60±23.980 VS 3.00±12.49,P=0.104)。结论药师全程化干预可更为显著的改善癌痛患者的最严重疼痛评分、平均疼痛评分,改善疼痛对日常生活,情绪,睡眠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改善患者的PS评分。可显著减少便秘、尿潴留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长效阿片类药等效口服吗啡消耗量,但对即释口服吗啡消耗量改善不明显。药师全程化干预初步实现了提高镇痛疗效和保障用药安全性的实践目的,证明了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癌痛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