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超滤膜相关的膜污染问题,目前主要采用膜前增加预处理工艺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较普遍的是混凝预处理工艺。在净水工艺中,其核心部分是混凝,在作为预处理工艺与超滤工艺进行组合时,混凝通常包括快速混合与慢速絮凝部分,本研究中混凝-超滤集成工艺采用管道混合,膜池内直接絮凝的方式与超滤进行组合,同时与传统混凝-超滤组合工艺进行对比,并对两工艺膜池内的絮体特性进行了研究。目前针对混凝-超滤工艺膜污染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出水水质及膜污染的问题上,对膜池内直接混凝方式的可行性及混凝预处理的微观研究相对较少。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出水水质,跨膜压差增长速度及膜池内絮体特性,其中絮体特性包括絮体尺寸分布与絮体分形维数两部分。实验过程中,首先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在选定运行参数后,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并对比了两工艺出水水质、污染速度及絮体特性的不同。结果表明,两工艺出水浊度与2μ m以上颗粒数非常稳定,去除率均达到99%以上,受预处理工艺影响较小,混凝-超滤组合工艺与混凝-超滤集成工艺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91%和54.35%;对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51%和29.28%;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4.91%和44.62%,混凝-超滤集成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在原水SUVA为2.09±0.47L/mg m时,混凝-超滤集成工艺与混凝-超滤组合工艺膜池溶液的SUVA分别为1.42±0.21L/mg m和1.43±0.16L/mg m,膜池直接絮凝的方式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稍好。研究两组合工艺膜池内絮体特性发现,混凝-超滤集成工艺与混凝-超滤组合工艺中膜池絮体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7850.061和1.5830.0519,即混凝-超滤集成工艺中絮体的球形结构较多,混凝-超滤组合工艺膜池内絮体链状及枝状结构较多;对比两工艺絮体尺寸分布发现,混凝-超滤组合工艺膜池内絮体尺寸分布较均匀。混凝-超滤集成工艺的TMP平均增长速度为0.56kPa/d,混凝-超滤组合工艺TMP平均增长速度为0.44kPa/d,混凝-超滤集成工艺膜污染速度较快。结合出水水质与膜污染速度考虑,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整体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