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12月15日两岸大三通基本实现以来,两岸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日益加深,互动更加频繁,伴随而来的是两岸经济贸易的不断往来和合作,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升级,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随着两岸人员来往的频繁以及经贸合作的发展,人民币和新台币在海峡两岸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怎样保证两岸双方货币的稳定供应以及两种货币的兑换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两岸金融合作的重点课题。2012年8月,海峡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两岸承诺按照备忘录的原则建立两岸之间的货币清算机制,这标志着两岸金融合作取得新的进展。但是目前海峡两岸的大部分业务结算均是通过第三方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进行的,这带来两次兑换的损失,也容易产生地下钱庄、黑市等破坏金融秩序的现象。因此,为促进海峡两岸经贸的长期合作,完善货币清算机制,规范两岸金融秩序,形成人民币与新台币直接兑换的汇率定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经济背景,将人民币与新台币汇率视为一种资产进行定价并尝试解释远期溢价之谜。本文引入状态价格密度来研究人民币与新台币汇率,并利用马尔科夫过程的分解表示将状态价格密度分解为相对独立的指数函数与其他函数的乘积,选取三个服从均值回复的O-U过程的状态变量描述状态价格密度的变化。然后,在无套利条件下,推导出人民币与新台币汇率和状态价格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汇率定价模型。接着,利用Fama对远期溢价的分解将汇率风险溢酬描述出来,并对远期溢价之谜做出解释。随后文章选取2005年1月-2015年3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将状态变量显性化,获得状态变量序列,并利用广义矩估计法估计出模型的其他参数。最后,分别利用1月期、3月期、6月期、9月期、1年期NDF数据代替远期数据对人民币与新台币即期汇率值进行模拟,并分析由此模拟值分解得到的风险溢酬序列。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汇率定价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的即期汇率值,而且采用1月期NDF汇率数据模拟得到的效果最好;风险溢酬序列具有时变性及自相关性的特点,并且与预期贬值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远期溢价之谜做出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