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乡愁——论杜涯诗歌的宇宙意识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t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涯诗歌包涵着浓郁的“宇宙意识”和“乡愁”之思。所谓宇宙意识,是人类以渺小而有限的生命去感知广阔而无限的宇宙时所产生的一种深刻的体悟,它涉及到个体对生命的存在价值、万物生与死的矛盾冲突、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表现等具体问题的思考,并引发诸如对人性、伦理、宇宙等范畴的深入探索。
  在杜涯的诗歌中,宇宙不仅是作为一种诗歌意象来比喻故乡,实际上它有更深层的含义:它以广博的存在容纳、延伸着诗人的“乡愁”,它象征着高尚完满的精神境界和诗人不断攀爬的诗歌高度;而“乡愁”在诗歌中也蕴藏着向内和向外两种指向的内涵:向内是在对中原乡土风光的展示中揭示当下农村日渐萧条的真实图景,表现对于农民的关心和悲悯,对童年的怀念,对时间流逝的感伤;向外是诗人将自己城乡流浪的生活体验无限延伸和扩大到对生命的思考,并将生命的疼痛与欢乐融进无限的宇宙时空中去,在自然万物的流逝中体会生命的重构和人性的历练,以获得对“乡愁”更广泛和深刻的解答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杜涯的宇宙哲学表面上看是自然的哲学,但根本上是人的哲学,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与宇宙有着异质同构的关系,认识宇宙就是认识人类自己,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获得像宇宙那样的无限性。
  论文的主体内容共有四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着重谈论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综述;第二章论文首先对杜涯诗歌的宇宙意识的范畴做了界定,并从无限循环的时间观、无穷限的空间意识、时空的不可分割性、运动变化的生命观四个方面结合诗歌作品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章从诗人的生活经历、个人性格、写作环境等因素探究杜涯诗歌宇宙意识的形成与演变,讨论其宇宙意识与诗歌创作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并从诗歌典型意象的重复增殖、诗歌特殊结构的形式意味和主题的重复书写三方面作为切入点探寻诗人主体精神的演变;第四章内容以诗人个体城乡生活经历为基础,研究诗人的宇宙意识与其“乡愁”的架构,探寻“故乡”这一符号体系从描写“乡土家园”到寻觅“前世今生”再到展望“精神境界”的演进过程;总之,其诗歌是对诗人生命经验的诗性提炼,既含有为底层人民发声的日常书写,又具有超越现实世界的崇高情怀。天文、诗文和人文相交的艺术审美形态使其诗歌内涵广袤如“生活的银河系”,达到一种深入万物,为万物发言,超越有限而向无限、永恒和终极不断攀爬的诗歌境界。
其他文献
“声音”一直以来都是诗歌表达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古典汉诗中诗人以“声音”为形式生成节奏和韵律。而在现代诗学体系中,“声音”的含义被进一步扩大,除了悬浮于字词表面的格律之外,它还指涉了一位诗人所具有的超越性的历史眼光、自觉的美学追求以及渗透于诗歌整体的个人化经验等等。现如今,“声音”可以说是成为了辨别诗人的另一“性征”,在诗歌研究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作为一名倾听时代之音的当代诗人,张执浩以敏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