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与地区工资差异:来自中国地级城市的证据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别于传统的利用新古典经济理论来解释收入差异形成机制的文章,本文从另外一个角度——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使用199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中关于中国8大区域,17个行业相互之间投入产出的流量数据,运用贸易的引力模型,去分析各区域间需求、运输成本等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借鉴Redding和Venables(2004)中的研究方法,计算中国216个地级城市的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一个描述某地区真实市场潜能的变量,这也是本文最基础、最核心的变量。得出该基础变量之后,接下来就是本文的核心工作,主要利用到新经济地理学中经典的“工资方程”,将该变量同各地级城市职工工资之间做回归,探讨职工工资和市场准入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显著的相关关系,以进一步探讨工资差异的形成机制。当然计量的过程中,会采取一系列的诸如时间滞后、工具变量等技术手段去解决两者之间的内生性以及回归的稳定性问题。根据本文数据的处理和计量的结果,我们发现:1)国内地区间一体化水平远高于学界通常认定的水平,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远高于预期的、或已往研究得出的水平;2)各地级城市之间的市场准入从最高上海的0.767到最低黑河的0.0173,差异极大;3)工资对市场准入的弹性系数为0.15-0.20之间,该系数非常稳定,即当一个地区城市的市场准入提高1倍,该地区职工平均工资将提高15-20%。基于这些发现,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层面上,对于地区间收入差异形成机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地区的收入同该地区的市场准入之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不同地区市场准入的差别会导致的收入水平的差异。从这个结论引申,本文相应的提出来如下的政策含义:1)继续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地区间的运输成本,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准入。2)解除束缚劳动力流动在制度上的桎梏,如重庆、成都、武汉等地的试点,为产业集聚在这些地区创造条件。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但是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却呈现
摘要:本文针对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分析及移动研究,结合理论实践,在分析SQL Server数据库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SQL Server移动数据库的特点和功能,并提出实现SQL Server数据库移动的主要路径。得出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可实现网站和企业级数据库存储与分析需求的结论,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SQL Server数据库;组成;移动应用;实现路径  SQ
经济金融的全球化发展、金融竞争的日趋激烈、政府管制的逐步放松以及现代科技的迅猛进步,共同推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业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形成和发展,其中欧盟银行业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