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家查良铮的诗歌翻译的选材和翻译风格等方面探讨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彰显,并且着力于分析历史文化背景、译者本人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翻译动机、翻译准则以及翻译目的等主观因素对译者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抉择的影响。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该研究的意义。在传统翻译观中,译者一直处于次要,从属地位,他们在文化传播交流方面所起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理论界出现了文化转向,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空间,也使得翻译主体性问题成了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译者主体性理论为指导,对著名翻译家查良铮的诗歌翻译做了分析研究。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关系到本文理论基础的翻译理论如阐释主义理论,目的论和多元文化系统论方面的经典文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也简单总结了本文要研究的查良铮本《唐璜》和《荒原》的主要艺术特色。 第三章提出了译者主体性的概念,并以阐释学、翻译目的论和多元文化系统论为理论支持,阐述了这一概念的内涵。 第四章分析了查良铮译介择取的特点,指出了译者对翻译作品的选择受到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但是译者完全可以根据本人的艺术追求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第五章是对查良铮译作艺术风格的分析。通过他对浪漫主义诗歌《唐璜》和现代派诗歌《荒原》的译本分析,揭示了译者主体性对文学翻译作品的操纵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