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潮涌现象”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于2007年第一次提出。虽然这个概念提出时间较短,但潮涌现象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却曾频繁出现,对经济金融的健康运行有较大影响。例如导致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风险积聚、商业银行潜在风险增加等。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潮涌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等,详细论述潮涌现象与金融风险之间的传导机理,对我国近年来各行业的潮涌现象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策研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为五部分:引言,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综述相关理论研究动态,提出本文研究的动因、意义和主要目的。第一章,主要分析潮涌现象的概念和特点,提出评判出现潮涌现象的主要标准,并结合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行业投资增长实际,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曾出现过的潮涌现象,并分析论述产生潮涌现象的主要原因。本章有两个主要观点:一是潮涌现象是指众多单个实物投资者在理性投资决策的情况下最终导致集体呈现一种非理性投资的现象;二是潮涌现象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中是一种常态现象,也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经常面临的现象。第二章,深入分析潮涌现象、产业风险以及金融风险之间的传导机理,认为潮涌现象的发生会导致三大金融风险的增加,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对外支付风险。以上述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潮涌现象、产业风险以及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第三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从政府部门和投资者两个角度分析研究如何防范潮涌现象和防治金融风险,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章有四个主要观点:一是要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化解潮涌现象带来的风险;二是由于货币政策侧重总量调控、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等特点,在防治潮涌现象时存在不足,必须要辅之于财政、产业等具有结构调整功能的政策;三是要综合运用财政、产业、信贷、外资等政策,有针对性地防治潮涌现象带来的不同类型风险;四是投资者要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多种防治风险措施,尽量避免推动潮涌现象,并增强抵抗风险能力。总结与展望,总结论文的研究结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