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临床上采用植片、植床大小匹配、间断缝线和选择性拆线相结合的方法,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屈光控制的视光学效果。通过实验观察不同角膜植片植床差值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眼球相关屈光成分的影响,建立其与角膜屈光力和眼轴长度的回归方程,总结角膜植片植床大小差值对术后眼球屈光的影响规律。 方法 1.临床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17例(20眼),根据不同角膜病类型和术前屈光,采用不同比例角膜移植片/植床大小、间断缝线技术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3、6、12月进行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检查,结合屈光和手术时间进行选择性拆除缝线,通过比较视力、角膜屈光力、散光、等效球镜等检测指标,评价术后视光学状态。 2.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四组,建立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植孔大小均采用7.0mm,第1组植片直径7.0mm,第2组7.25mm,第3组7.5mm,第4组8.0mm,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2周、1月、2月、3月等6个时间点测量角膜厚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等5个观察指标。术后1、2、3月对植片植床大小差值与各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植片植床差值与角膜屈光力和眼轴长度的回归方程。 结果 1.临床结果显示:术后裸眼视力0.58±0.37,最佳矫正视力0.96±0.27。拆线前角膜屈光力37.26±2.85D,拆线后最终41.52±5.15D,二者有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