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心死亡供体肝脏热缺血线粒体损伤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u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线粒体作为细胞器,是真核细胞活动的主要供能单位,线粒体是细胞发生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链,又叫线粒体呼吸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由四个分子量很大的跨膜蛋白复合体组成,功能是进行生物氧化并产生能量分子ATP。线粒体功能直接影响组织器官的活性,到目前为止,在肝移植方面没有很好的供体器官活性判定标准。本研究旨在从大鼠心死亡供体不同热缺血时间肝脏线粒体形态及功能方面损伤的变化,探讨心死亡供者肝脏活性,为临床肝移植提供心死亡供体肝脏活性的判定可行性。   方法:   对42例不同热缺血时间条件下的心死亡大鼠肝脏标本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结构改变并摄片。同时每组每个动物切片随机选择5个视野,每个视野选取20个线粒体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并行Flameng评分进行半定量分析。提取肝脏线粒体,进而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呼吸链复合酶IV即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的活性。单因素方差分析线粒体损伤程度及CCO活性与零点病例变化差异。   结果:   电镜下可见,10分钟内肝细胞无明显改变,15分钟之后变化明显,表现为肝细胞的肿胀,糖原减少,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至热缺血60分钟,但大部分细胞仍为可逆性变化具有可复性,只有小部分细胞表现不可逆损伤。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结构损伤,Flameng评分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半定量分析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但线粒体的损伤仅限于Ⅲ级,极少部分达到Ⅳ级。线粒体CCO热缺血60分钟时才发生明显的酶活性降低,0.30分钟无明显酶活性改变P>0.05,45分钟有所下降。   结论:   心死亡供体肝脏随着热缺血时间延长,出现线粒体的形念功能逐渐损伤,而作为真核细胞的主要能量供体,直接导致肝脏活性的下降,从而影响心死亡供体肝脏的移植效果。从研究结果可见10分钟内肝脏及线粒体结构功能损伤程度均不明显,30分钟之后改变明显,而60分钟之内肝脏的损伤仍可为之安全。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胰腺癌细胞系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EGFR(p-EGFR)和其下游激酶MEK1/2、ERK1/2的表达,进一步阐述胰腺癌细胞解离的分子机制。   方法:
目的:   本研究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观察脑梗死患儿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及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变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方法:   搜集盛京医院神经内科2009
目的: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外周血和尿液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与诱导痰嗜酸细胞、外周血嗜酸细胞百分比和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CysLTs在CV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延迟效应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比较两组间血清转氨酶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解偶联蛋白2(UCP2)在缺血预处理延迟效应及缺血再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