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扶贫”是在脱贫攻坚的背景下,国家为了解决大量“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而提出的一项贫困治理方案,同时也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在农村地区的一项重要布局,是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实施的重大扶贫工程。农村健康扶贫政策的实现不仅有利于巩固“精准扶贫”的脱贫效果,同时也能助推“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发展。因此,研究健康扶贫政策在农村实践中的问题和困境,并探索精准高效的实践路径对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笔者通过对贵州省苗县的实地调研发现,在我国农村地区,疾病与贫困往往相伴而生,存在着一种“贫病交加”的循环机制。农村健康扶贫政策是围绕这一循环机制而进行设计的,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健康扶贫的预防层、诊疗层、补偿层和发展层的层层干预来切断贫困的循环传递。从政策逻辑上看,苗县的健康扶贫政策体系能够起到精准切断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要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还存在着诸多困境。贫困地区地方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对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地实践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县级财政不足、人才短板突出,实践所需的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极度匮乏。贫困人口“四重医疗保障”的补偿难以获得。健康扶贫在自上而下的资源配置过程出现了向产业倾斜,向标杆村倾斜,向村庄精英倾斜的失衡格局。从健康扶贫的供给端分析,造成当前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供给主体的单一化、管理制度的碎片化以及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不同主体采取了“利己”的行动策略。要实现健康扶贫的目标,就必须重新构建一条精准高效的健康扶贫实践路径。实现扶贫主体多元化,为健康扶贫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人才保障和服务保障。建立扶贫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同时转变政府、贫困人口以及村庄精英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以贫困人口为主导,实现扶贫资源的精准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