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针对市场的旺盛需求,黑龙江垦区近年开始尝试种植豌豆,但苦于缺乏技术支撑,豌豆单产不高。本试验旨在研究黑龙江寒地豌豆最适播期、密度和施肥量,提升垦区豌豆生产水平。试验于2017年在黑龙江鹤山农场进行,采用三因素再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施肥量,裂区为密度,再裂区为播期;选用豌豆品种为英国大粒豌豆,肥料为云天化生产的豆类专用肥。通过不同的肥力(75kg·hm-2、150 kg·hm-2和225 kg·hm-2)、密度(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和播期(4月23日、5月8日、5月23日)的组合处理,研究三因素对豌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生育期、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各器官含氮率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所有处理中,产量排前十的组合,绝大部分是高肥、中肥和高密、中密互相组合的处理,说明了豌豆的高产要在一定的肥力和密度下获得。产量最高的处理是F3M2B2(豆类专用肥225 kg·hm-2,密度37.5万株·hm-2,5月8日播种),达2782.26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2、不同处理组合下的叶面积指数均呈单峰曲线,花荚期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施肥量和播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也呈上升趋势;中播处理豌豆的叶面积指数更能长时间的保持在较高水平。3、豌豆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断增加,不同处理组合均能较好的协调豌豆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在豌豆生产中选择正确的播期,保证充足的肥力和适当的密度,能够提高豌豆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有效的提高豌豆的产量。4、不同处理组合豌豆整个生育期茎和叶片的含氮率均不断地降低,且茎的含氮率始终低于叶片。生育后期转入生殖生长,籽粒的含氮率明显高于其它器官。5、随着播期的推迟,豌豆的生育期缩短,主要体现在分枝期到孕蕾期。早播、中播和晚播处理分枝期到孕蕾期的天数分别为24d、20d和14d。6、不同处理组合对豌豆产量、光合性状及其构成因素均有影响,相关分析可得:单荚粒数、百粒重、生物产量、叶面积指数均与豌豆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