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需要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对雨水径流总量模拟分析,确定适宜的改造方案,从而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为此,本文以万州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在线监测降雨量和径流量数据为依据,利用雨洪管理模型(Infoworks ICM),对城市现状和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改造方案后径流特性(雨水花园、植草沟和透水铺装)进行模拟,分析不同降雨强度下海绵城市建设改造前后的水文变化及特性,包括:利用Infoworks ICM模型构建天子湖和龙宝河两个片区的模型并进行参数的优化率定,对两个片区的排水系统进行模拟分析以及LID措施的水文效应分析。并得到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研究区域的历史降雨特性与现状降雨特性吻合,根据降雨量和径流量确定了万州区现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60.24%。ICM参数敏感性:小雨条件时,固定径流系数为高灵敏参数,对径流总量的灵敏度大于峰值流量,不透水汇流参数仅对峰值流量为中度灵敏;中雨条件时,固定径流系数、透水汇流参数以及初渗率对径流总量的灵敏度大于峰值流量。管道曼宁系数仅对峰值流量为中度灵敏,稳渗率对径流总量为灵敏参数;大雨条件时,管道曼宁系数对峰值流量为高灵敏性,固定径流系数对径流总量为中度灵敏;暴雨条件时,管道曼宁系数对峰值流量为高灵敏性,固定径流系数对径流总量为中度灵敏,初渗率参数对径流总量为灵敏参数,稳渗率对径流总量为中度灵敏。2)天子湖和龙宝河分区中,现状管网较多,雨水排水管网的设计规模大多低于2年一遇。同时,现状管线存在上游管底高程比下游管底高程低的现象。模拟结果显示,天子湖和龙宝河片区在P=2a下管段超载率分别为22%、47.6%,节点溢流率分别为7.1%、15.8%。3)ICM模型中径流总量控制效果依次为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绿色屋顶>植草沟,规模上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径流总量与动态储量峰值对LID规模的变化敏感,同时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在相同的削减率下,动态储量峰值所需的LID规模大于径流总量,由此推断LID规模对径流总量的影响>动态储量峰值。对径流总量和动态储量峰值的影响趋势均为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绿色屋顶,规模上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花园。4)结合实测数据运用ICM模型、SPSS软件对降雨径流进行分析。证实各参数对径流量影响程度:降雨量>降雨峰值>平均降雨强度>前期晴天数>降雨历时。据此提出天子湖片区的海绵化改造方案为绿色屋顶11.196ha、透水铺装21.370ha、雨水花园2.140ha;龙宝河片区的海绵化改造方案为绿色屋顶97.272ha、透水铺装36.990ha、雨水花园85.224ha,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别达到88%、78%,达到当地海绵城市规划提出的径流总量控制目标(75%)。本研究运用Infoworks ICM模型和实测雨量、流量等参数分析LID措施的径流调蓄效果,提出了试点区域的海绵城市改造方案,为有效推进山地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