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雁行形态理论最初用来描述后发国国内某一产业从产生到发展最后趋向衰退的过程,被扩展为用来描述后发国国内不同产业间的兴衰变化过程,也即产业升级的过程,后经小岛清、松浦茂治、山泽逸平等学者进一步扩展,将雁行形态理论用来研究产业在国际间转移的情况,这种产业的国际转移是与各国比较优势结构相对应的。他们研究的出发点都是旨在指导后发国家如何赶超先发国家。本文研究发现:雁行形态理论虽然被定义为赶超型经济增长理论,但是从整个雁阵来看,雁行形态理论是一个静态的理论,这种静态指的是雁阵中各个国家所处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在雁行形经济发展中,雁阵中各个国家虽都有发展,但整个雁阵的首、翼、尾构成的是一个有机整体,雁阵中处于各个层次的国家发展速度相对要保持均速,即头雁的速度不能太慢,雁翼和雁尾也不能太快,只有维持雁行形态的稳定与均衡,才能使后发国家利用各国间互补性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动态比较优势。因此,雁行形赶超理论是一种赶而不超的理论。基于此,本文提出动态雁行形态理论。动态雁行形态理论是在静态雁行形态理论的框架下,主要分析雁阵中各个国家位序发生变动的情况以及引起这种变动的原因。本文所提出的动态雁行形态理论的实质就是后发国对先发国的技术赶超,使得后发国在雁阵中由原来的跟随雁变成了领头雁,它反映了落后国家的技术进步。接下来,本文对动态雁行形态理论的运行机理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后发国是如何实现对先发国的技术赶超。通过模型推导,我们发现:后发国之所以能实现对先发国的技术赶超,必然是因为其自主研发投入和创新效率参数相对于先发国发生了跃迁,即由原来的比先发国低的值跃迁为比先发国高的值。在雁行形态理论下,由于产业的梯次传递,比较优势的替代在不同国家间是逐级进行的,因此产品间竞争就不会过分密集于狭窄的领域内,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能有效地扩大国际贸易,因此,其倡导的是自由贸易政策;但是在雁行形态由静态向动态的演进过程中,随着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生产要素禀赋差距越来越小,外贸商品结构日益相似,开始形成一些相互重叠的产业,从而导致产品间的竞争与替代,这时,其倡导的是保护贸易政策。因此,在动态雁行形态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各国的贸易政策是嬗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