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SPC的临床特征、HE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SPC中肌上皮标记物的表达特点,并尝试针对SPC肌上皮标记物的表达强度进行排序。方法:1.搜集并筛选北京协和医学病理科诊断为SPC的病例38例,回顾病例及其HE与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总结其临床特征、HE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特征;2.通过对CK14、CD10、P63、CK34βE以及CK5/6进行表达进行评分,分别对SPC的乳头轴心及外周的肌上皮标志物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临床病理特征(1)38例SPC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30-88岁。单侧发病者37例,双侧发病者1例。37例单侧发病者有30例为单发,7例为多发;1例双侧发病者两侧乳腺各有1灶。38例中有19例进行了淋巴结清扫,其中有1例伴浸润性非特殊型癌者见腋窝淋巴结转移性癌;病灶最大径4mm-19mm,病灶大小和年龄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显著性。29例随访时间6-63个月,除1例伴浸润性非特殊型癌者6个月时远处转移外其余病例未见复发或转移。(2)低倍镜下可见SPC为膨胀性生长的较大的或散在的肿瘤细胞巢团,巢团可见各种结构。肿瘤细胞包括嗜酸细胞、浆样细胞、梭形细胞、印戒细胞,核级低至中等。34例核分裂象≤5/10HPF。SPC可呈浸润形态,也可伴粘液癌、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神经内分泌癌。(3)免疫组化ER、PR染色均阳性,HER2阴性。Ki-67指数多较低,有2例Ki-67指数>50%。CgA和Syn多数呈双阳性,部分呈Syn单阳性或双阴性。2.肌上皮标志物表达特点(1)38例SPC中,有35例至少有1种MEC标记物在外周或乳头轴心表达。在外周缺失1种MEC标记物的病例中,CD10缺失者有7例,CK34βE缺失者2例,CK5/6仅1例。在2种MEC标记物缺失的7个病例中,CD10+CK5/6缺失者有3例,CD10+SMA缺失者2例,CD10+CK34βE、CK5/6+CK34βE者各占为1例。乳头轴心缺失1种MEC标记物的7例中,CD10缺失者有3例,CK34βE缺失者有3例,CK5/6缺失者有1例。在缺失2种MEC标记物的病例中,CK5/6+CD10、CK5/6+CK34βE 者各有 2 例,CD10+SMA、CD10+CK34βE 者均为 1 例。(2)在外周,表达减低病例数最多的为SMA和CK5/6,其中表达缺失和显著表达减低的病例分别为26及31例;减低病例数最少的是CK14,其中表达缺失和显著表达减低的病例仅17例。在乳头轴心,表达减低例数最多的是CK5/6,其中表达缺失和显著表达减低的病例26例;SMA表达减低例数最少,其中表达缺失和显著减低者仅15例。6种MEC标记物中仅SMA的表达系数在外周和乳头轴心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各个标记物在外周和乳头轴心表达的变化趋势不同。在外周,CK34βE、CK5/6的变化趋势几乎重合,CK14、P63的变化趋势几乎相同,SMA介于两者之间,CD10则大致递减;然而在乳头轴心,CK14、CK34βE、CK5/6表达系数相近,P63表现为先增后减,SMA大致呈递增趋势而CD10则递减。(3)CK14、CD10、P63、CK5/6在原位SPC、浸润性SPC及SPC伴浸润性癌三者之间均存在外周表达差异,;其中仅CK14在原位SPC和SPC伴浸润性癌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则两两差异不显著。结论:1.SPC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年龄和病灶大小间存在相关关系。2.SPC存在一定的形态学变异,但免疫组化特点相对一致。3.SPC的肌上皮标记物表达状态存在异质性。4.SPC外周肌上皮标记表达强度的排序:CK14≈P63>SMA>CK34βE≈CK5/6>CD10。5.原位SPC、浸润性SPC和SPC伴浸润性癌之间肌上皮蛋白表达特征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