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抑制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增殖及侵袭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米非司酮是否影响上皮性卵巢癌增殖侵袭迁移,其抑制增殖的机制是否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并观察米非司酮的调控作用是否与药物浓度有相关性。构建卵巢癌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卵巢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实验方法:1、分别通过MTT实验、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检测不同浓度(25μmol/L,50μmol/L,75μmol/L,100μmol/L)米非司酮对上皮性卵巢癌ID8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2、通过流式细胞周期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处理后,ID8细胞周期的变化。3、选用C57BL-6小鼠,构建卵巢癌ID8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双蒸水口服饲养)和米非司酮低中高剂量组(米非司酮0.5mg/kg/d,10mg/kg/d,30mg/kg/d,灌胃给药),洛铂组(5mg/kg,腹腔注射),咖啡组。通过每天测量移植瘤体积,绘制瘤体生长曲线,检测米非司酮对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CD34的表达。结果:1、随着米非司酮的浓度增加,ID8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上升,发生迁移侵袭的细胞数目减少,提示米非司酮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ID8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2、流式细胞周期检测显示,米非司酮实验组阻滞在G1期的细胞数目高于对照组,进入S期的细胞数目小于对照组。3、动物实验表明,高剂量米非司酮组小鼠卵巢癌移植瘤体积生长速度小于对照组,移植瘤组织中Ki67、CD34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和血管生成,从而抑制上皮性卵巢癌ID8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
其他文献
图数据是大数据时代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在各种场景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如社交网络、蛋白质交互网络、合作关系网络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图数据上的模式挖掘,研究目的是实现从图数据中挖掘频繁近似子图。目前在频繁子图挖掘领域的工作已经有很多,然而已有的工作要么没有考虑子图与其出现的相似程度,要么在考虑相似程度时忽略了候选子图大小对相似程度的影响。然而,根据人的感知,不同大小的图应具有不同程度的容错性,类似的
随着科技的创新和社会的进步,数据采集技术得到显著提升,在医学、机械、工业生产等领域,已经不再仅仅监控单一数据,而需要针对高维数据流(Highdimensional Data Stream,HDS)
振动样品磁强计(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VSM)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磁性测量设备,对VSM特性的分析研究主要关注灵敏度和信号稳定性,而这两方面的性能均涉及到灵敏函数这样
超临界水堆(SCWR)是GIF推荐的第四代核能系统中唯一的水冷堆,其与现在的第二、三代水冷反应堆有良好的技术延续性。然而,超临界压力下,流体在拟临界点附近的物性剧烈变化,导致
本论文制备了一种吡啶基官能团化的间苯二酚杯[4]芳烃L。通过L与铜盐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新型的Cu(I)配位聚合物:[Cu2LBr2](1)和[Cu2L2Cl2]·2CH3OH(2)。配合物的结构通过单晶
在核电厂运行实践中,多次出现了由于操纵员疏忽或操纵员与反应堆工程师之间的不良接口问题所导致的反应性异常运行事件。尽管在多重反应堆保护系统的作用下,不大可能出现堆芯
近年来,时滞对于研究物种发展模型起到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使得模型与结果更加具有实际价值.本文考虑在三块离散区域上的物种自由扩散及带有时滞影响的发展模型.在考虑了环境对物种的制约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证明出对于任意非零非负的连续初值,方程存在唯一的全局解,并且解保持非负性.对于该系统,我们证明出当扩散系数d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唯一的正常值稳态解,并得出存在τ_0>0,使得对于任意的时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HFpEF的影响,通过中医症候积分、血浆NT-proBNP浓度及MEE变化判断其临床疗效,并为HFpEF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将6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HFpEF(气虚血瘀型
随着小麦染色体倍性增加[二倍体(2n)→四倍体(4n)→六倍体(6n)]和六倍体小麦新老品种替代,不同基因型小麦(Triticum)基本上遵循密植增产的轨迹。然而,学术界对小麦演化进程中
目的评估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其他相关因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