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研究其对中医药的渗透、影响、和推动作用。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整理“和谐”文字的起源、字音、字形、字义及文化内涵;发掘、阐述、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周易》、儒学、道家、佛家以及墨子、管子、淮南子等其他思想家对“和谐思想”的表述、尊崇和实践应用;研究“和谐思想”在关于形与神、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方面,在阴阳、气血、营卫、藏象的理论构建方面以及在治法、组方、用药方面,对中医药的全面渗透和深远影响。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情况下,“和谐思想”在中医各流派关系、中西医关系、医患关系等新问题解决方面所起到的思路指导和实践推动作用。 结果: 1、和、谐两字均出现较早,从不同乐器、音符、音调间的配合与统一,引申为相应、协调、调和、恰到好处。2、《周易》认为阴阳、三才是和谐的。3、孔子、孟子、二程等儒家,老子、庄子等道家,佛教各流派以及墨子、管子等思想家都阐述、尊崇和谐思想,佛道儒三家也是和谐相处的。4、中医药理论认为人的形与神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5、中医药理论认为人身阴阳、气血、营卫、脏腑是和谐的关系。6、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方剂组成、临床用药中“和谐思想”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7、“和谐思想”是当今正确合理解决中医各流派关系、中西医关系、医患关系的重要指南。 结论: “和谐思想”起源较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儒家、道家、佛教及其他各派思想家都对其作出阐释、演绎、并致力于实际应用。“和谐思想”对于中医药的理、法、方、药、有着全面深入的渗透、影响。在新的形势下,将对中医药的发展、提高继续发挥指导、推动作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