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对老中医药的渗透、影响与推动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ishui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研究其对中医药的渗透、影响、和推动作用。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整理“和谐”文字的起源、字音、字形、字义及文化内涵;发掘、阐述、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周易》、儒学、道家、佛家以及墨子、管子、淮南子等其他思想家对“和谐思想”的表述、尊崇和实践应用;研究“和谐思想”在关于形与神、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方面,在阴阳、气血、营卫、藏象的理论构建方面以及在治法、组方、用药方面,对中医药的全面渗透和深远影响。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情况下,“和谐思想”在中医各流派关系、中西医关系、医患关系等新问题解决方面所起到的思路指导和实践推动作用。  结果:  1、和、谐两字均出现较早,从不同乐器、音符、音调间的配合与统一,引申为相应、协调、调和、恰到好处。2、《周易》认为阴阳、三才是和谐的。3、孔子、孟子、二程等儒家,老子、庄子等道家,佛教各流派以及墨子、管子等思想家都阐述、尊崇和谐思想,佛道儒三家也是和谐相处的。4、中医药理论认为人的形与神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5、中医药理论认为人身阴阳、气血、营卫、脏腑是和谐的关系。6、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方剂组成、临床用药中“和谐思想”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7、“和谐思想”是当今正确合理解决中医各流派关系、中西医关系、医患关系的重要指南。  结论:  “和谐思想”起源较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儒家、道家、佛教及其他各派思想家都对其作出阐释、演绎、并致力于实际应用。“和谐思想”对于中医药的理、法、方、药、有着全面深入的渗透、影响。在新的形势下,将对中医药的发展、提高继续发挥指导、推动作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目的:《伤寒论》阳明腑实证作为阳明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阳明病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并涉及多个方证,然而张仲景对阳明腑实证分类的叙述过于简略。虽然经历了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但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观察神灸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穴位敷贴的动物实验观察神灸
手性药物对映异构体间的活性差异不容忽视,不同立体构型的药物分子往往具有不同的生物和生理活性。氨基酸和多肽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样也存在手性。因此,构建一种快速、高效的氨基酸和多肽手性分离方法,对药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研究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通过构建不同的手性分离体系,对氯甲酸9-芴基甲酯衍生的手性氨基酸和多肽进行分离,通过改变对实验条件的优化,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并对
目的:巴茱合剂是本人硕士导师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经验方,前期临床研究证明,巴茱合剂能有效缓解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但对巴茱合剂的作用机制尚未深入研究。本文旨在通过AD转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选择性凋亡是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病理基础。PI3K/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