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卡的雏形,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英国服装行业,之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全世界推广开来,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信用卡已经得到了全球95%以上国家的青睐和支持。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电子化的消费金融支付工具逐渐进入到中国,并在三十多年的时间中,得到了跨越式的长足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信用卡发展的历史也短,因此信用卡的发展程度较经济发达国家还是比较落后的,其使用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在信用卡信用风险的规避方面。我国信用卡的失信现状不容乐观,市场营销缺乏科学性、产品同质化严重、睡眠卡现象层出不穷、坏账率居高不下等状况堪忧。针对这些问题,相关行业和部门已经采取了或者正在准备采取相应的措施,2013年颁布施行的《征信业管理条例》及其相关规范,都是监督信用卡业务诚信推广的手段,并且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信用卡的失信现象依然存在并且将长期存在。本文针对我国信用卡的失信风险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文章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正文包括第二章到第六章。第二章梳理了信用卡风险的相关理论,主要从信用卡风险的民法学角度和法经济学角度进行了阐述,借助“诚实信用原则”和“效率”的概念解释了信用卡推广的重要性和信用卡信用风险监管的必要性。第三章首先介绍了我国信用卡的发展现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以详细准确的数据,客观描述了我国信用卡业务运行的现状。第四章对第三章列明的现状进行了深层次的探析,分别从法律建设不完善、社会诚信规范建设不健全、银行行为不规范等三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法律层面来看,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较低、法律法规的规定较为分散,不能为信用卡的诚信运行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从社会大氛围方面来看,诚实信用社会氛围的缺失也是信用卡信用问题频发的一项原因;从银行自身发展状况来看,对信息掌握的不对称、重数量的片面发卡行为、对风险监管的力度较小等都是信用卡失信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第五章引入国外的信用卡风险规避经验,《巴塞尔协议》的三次修改完善为中国银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整体监管的参照,而信用卡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对信用风险的规避,为我国信用卡诚信风险的防范,提供了借鉴意义。文章第六章根据前几章提出的我国信用卡的失信现状及其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项建议:完善纵向和横向的法律体制建设、规范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从规范细则和审核制度等方面来规范银行自身的行为。三方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