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正式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使我国的教育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对于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研究也愈发有意义。CBAM理论作为一个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不仅能够对课程实施状况作出评价,并且对影响课程实施的相关因素(不仅仅是教师,还包括校长、管理者、变革促进者等干预力量)也能够有较为有效的研究,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对课程实施程度进行评价的理论与模式。 本文以贵阳二十一中为案例学校,以CBAM理论为研究工具,对初中课程改革的实施现状进行探究。本研究从教师的关心发展阶段和课程改革的实施水平两个角度出发,分别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对此问题的研究,以及本文的研究设计。 第二部分,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究课程改革实施的现状,并得出结论。学校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操作维度关注度最高,对个人化、信息等的关注度也较高,而对结果的关注度最低;新手教师的课程改革实施水平以机械化阶段为主,而中青年教师已经达到精制加工阶段,也有少数教师能够达到整合甚至更新阶段。课程改革的实施水平整体上落后于教师的关心发展阶段。 第三部分,总结学校实施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包括教师对课程改革信息的关心程度不断提高,教师从注重结果到更关注操作阶段,更加关注学生的经历与体验,课程资源的数量和种类的逐渐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逐渐形成六个方面。 第四部分,分析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课程资源开发的欠缺、教学方式深层转变的乏力、教师培训的适切性不足、评价体系落实的困难、校园文化建设仍待提高、校本教研现短板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五部分,针对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适切性的改进策略:加强资源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完善评价体系,营造文化环境,强化校本教研。 第六部分,研究的结论与待解决问题,此部分得出本研究的结论,以及后续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