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玉诺是二十年代新诗草创初期文学研究会的重要诗人,二十年代在文坛上一出现,就引起广泛关注。由于诗歌关注中原战乱带来的不幸,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经验与生存空间,而被郑振铎、叶圣陶等人推崇为“血与泪”的文学的代表。本论文试图从以意象和隐喻构建起来的深层意蕴入手,把握徐玉诺这个追求自由的现代知识分子在时代前所未有的嬗变中的生存体验,重点集中在1921年至1924年的诗歌创作上,采用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并还原时代语境,分析徐玉诺的创作在新诗草创初期,听从内心需要的创作原则,在尽量客观而深入、全面而动态地把握徐玉诺的思想演变,以及对新诗的贡献。本论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主要站在一个较高的视点,全面地勾勒二十年代的时代鸟瞰图,还原时代语境,分析中国历史在由传统遭遇现代的嬗变过程中,产生一批“具有物理上的临近性,又保持着精神上的疏远性的”异乡人的时代渊源。还从一场由徐玉诺引起的诗学论争出发,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了徐玉诺在二十年代被推崇被批判的原因,也指出这种推崇和批判实际上反映了徐玉诺的诗歌被消化的部分都只是社会层面的外层主题上,本论文深入分析徐玉诺的生存体验,以及这种既独特又有代表性的生存体验给他的创作带来何种影响。试图由此切入,探讨新诗如何引入并转化现代生活经验?以何种现代意识关照现代生活?徐玉诺的遵循内心需要的创作原则对今天的创作有何借鉴?正文分三章。第一章题目是“孤独、疏离:立足于生命本真状态的生存体验”。由两组矛盾对立的意象系列入手,分析了徐玉诺在现实生存体验的孤独紧张而疏离的精神状态,为寻求内心平衡而热情构建梦幻花园的努力。第一节重点分析了徐玉诺思想中的死亡意识,使他追求生命的本真,批判生存的沉沦状态。第二节试图通过几个构建梦幻花园的有代表性的意象元素,及梦幻花园的营建与坍塌,深入理解徐玉诺内心的乌托邦世界的存在对他的思想创作影响,探讨现实世界与梦幻花园在诗人思想中的存在方式。第三节在三十年代后时代洪流要求由个人主义走上集体主义,徐玉诺这个异乡人饱尝了孤独疏离的滋味后,处在接受同化还是坚守自我的两难选择中,创作上也处在“内与外”的矛盾中。即坚持按照内心需要创作还是服从政治需要,成为徐玉诺及同时代文人的困惑。徐玉诺最终放弃源于内心的活泼的情感之潮发出的个人的挽歌,苦恼而又笨拙地配合政治意图,更遮蔽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丰富和思考的深度。第二章题目是“自我形象的建构”。在漂泊流浪中,一切都无力把握,他需要一个固定的支点,又不可能在身外的任何地方找到这个支点,只能回归自身,倾听内心呼声,感受内心需要。建构自身形象,就成为这种体验的必然。针对种种复杂的现代生存体验,他塑造了两类人物形象以建构自身形象:一是疯人、过客、坚韧地承担自身责任的小人物;一是孩子、歌者、仁者形象系列。自我建构的过程,也更加确认了他对社会的疏离。第三章题目定为“徐玉诺诗艺探寻”。本章试图从语言、写作方式、观察视角写作技巧等方面入手,分析徐玉诺创作特色及对今天创作的借鉴意义。1徐玉诺的诗歌魅力最主要的就是语言的流丽、清新。他虽然采用自由体式,但仍然注意诗歌的音乐性,对称性。2为了更好地表现现代生活经验,传达内心体验,徐玉诺不拘一格地使用隐喻反讽、超现实等各种非现实主义的技巧。他的隐喻修辞内化为一种思维方式,使各种修辞如盐化水,读后如遇春风,细辩却了无痕迹。3平视式的观察视角,使徐玉诺摆脱了启蒙者常见的将书写对象变成一个符号的弊端,把说话权还给说话人,开掘书写对象的内心世界。第四节结合新诗发展的方向,重点分析了徐玉诺的诗歌在处理现代生活经验中,不以主义自缚手脚,听从内心呼唤,调动各种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悟。结语部分主要在全文论述基础上,引入康定斯基的艺术创作原则,总结了徐玉诺创作的当代性与超越性。这个意思也已经融汇了全文论述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