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模式之际,环境规制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越发显著。传统的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绿色发展,提升经济质量。由于地理位置和发展政策的原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较早开始产业升级,导致污染重、高能耗的高污染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有利于推动产业在国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合理的分布,促进产业空间分布的优化,进而有利于国内各地区实现均衡发展。环境规制对高污染产业的空间分布具有怎样的影响?其内在机理是什么?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具有怎样的政策启示?本文在回顾梳理环境规制与产业分布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经济理论上分析探讨了环境规制对于高污染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的理论机理。然后在实证方面,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说明环境规制对于高污染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高污染产业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整体空间分布上存在高—高、低—低聚集现象。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会对本地区高污染产业存在抑制作用,也会对邻接地区生产抑制作用;人口因素对本地本地区高污染产业存在负向影响,对邻接地区存在促进作用;市场效应对本地区高污染产业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其他地区的促进影响相对较小;基础设施水平对本地区高污染产业总产值存在促进作用,对邻接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不显著。现阶段,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环境规制竞争属于“逐顶竞争”,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环境规制政策整体上比较严格,各地的环境规制政策虽然存在差异,但也是逐渐加强的。从空间范围来看,我国高污染产业在部分区域存在空间上的聚集;从时间维度上看,高污染产业呈现出从高聚集地区向邻接地区扩散的现象,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