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加减丹栀逍遥散治疗不寐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及证候改善情况,并试阐述加减丹栀逍遥散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门诊收集60例中医辨证为肝郁化火型不寐的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诊断标准。按照患者抽取数字的奇偶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加减丹栀逍遥散干预、对照组用“舒眠胶囊”干预,各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疗效观察指标为SPIEGEL睡眠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失眠症中医症状量表治疗前后的评分。拟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30例病人,接受治疗1个月后,匹兹堡评分:治疗前(14.93±1.74)分,治疗后(6.83±1.49)分,治疗前后差值为(8.07±2.16)分。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治疗前(20.40±3.12)分,治疗后(8.27±1.70)分,治疗前后差值为(12.13±2.91)分。对照组30例病人,接受治疗1月后,匹兹堡评分:治疗前(14.57±1.77)分,治疗后(9.30±1.95)分,治疗前后差值为(5.27±1.76)分。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治疗前(19.67±3.75)分,治疗后(9.93±1.93)分,治疗前后差值为(9.73±2.61)分。在中医证候量表比较中,治疗组的评分为:治疗前(19.17±2.29)分,治疗后(7.43±2.24)分,治疗前后差值为(11.73±3.56)分;对照组的评分为:治疗前(18.90±2.20)分,治疗后(9.60±3.29)分,治疗前后差值为(9.30±4.55)分。中医治疗结束后,患者痊愈6例,显效的有18例,有效5例,无效仅1例,故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受试者痊愈的有4例,显效的有14例,有效为9例,无效为3例,总有效率达90%。两组患者的SPIEGEL睡眠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失眠症中医症状量表治疗前后均有意义(P<0.05)。中医临床疗效评定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和过敏现象。结论:“加减丹栀逍遥散”干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在提高睡眠质量和增加睡眠时间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加减丹栀逍遥散在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入睡困难、多梦、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口苦而干、目赤耳鸣、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伴随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