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可引起以神经症状、浆膜炎、关节炎、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诊症状的副猪嗜血杆菌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是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由于兽医临床上抗生素的长期不合理使用,导致HPS耐药性日益增强。因此,疫苗使用成为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HPS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而且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的交互保护率很低,现有的商品化疫苗免疫预防也不能针对所有的血清型菌株。所以研究具有良好交互免疫保护力的新型疫苗意义显著。本实验室在前期进行的豚鼠免疫攻毒试验中,发现HPS血清型13型转铁结合蛋白A(Tbp A)不仅对同血清型菌株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还可对血清型4型提供一定的交互保护力。但HPS其他血清型的TbpA能否产生免疫保护和交互免疫保护力尚不清楚。本研究系利用HPS血清型13和14型表达的重组TbpA免疫豚鼠,通过检测免疫后豚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5、IL-8,趋化因子MCP-1)水平,观察攻毒后豚鼠的采食量、精神状态和死亡率,剖检病变及其病理组织学变化,探究HPS不同血清型的TbpA对豚鼠的免疫保护和交互免疫保护作用,从而为进一步在本动物(仔猪)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首先,采用累积法(Reed-Muench)测定HPS血清型13和14型对HPS抗体阴性豚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其次,筛选54只健康的40日龄HPS抗体阴性豚鼠,每组随机分配6只,共9组;A1、A2组以50μg/只免疫血清型13型TbpA;B1、B2组以50μg/只免疫血清型14型TbpA;C1、C2组以200μL/只注射PBS作为攻毒对照组;A3、B3、C3组以200μL/只注射PBS作为空白对照。采用弗氏佐剂,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2次,第2次免疫量为100μg/只,免疫间隔时间20d。每次免疫后10d心脏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抗体和细胞因子含量。在第2次免疫后21d,A1、B1、C1以HPS血清型13型1×LD100剂量攻毒,A2、B2、C2以血清型14型1×LD100剂量攻毒,A1、B1、C1注射等量PBS,统计免疫保护率,剖检豚鼠,制作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比较病理变化。结果显示,豚鼠在免疫HPS血清型13、14型TbpA后,血清中抗体水平均有所升高,二免后均上升显著,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除MCP-1与IL-2外,4种细胞因子水平在2次免疫后均显著上升,且2次免疫之间差异显著,但免疫13型和14型TbpA组之间差异不显著;13型TbpA免疫组对同血清型和不同血清型HPS的攻毒保护率为83.3%和50%;14型TbpA免疫组对同血清型和不同血清型HPS的攻毒保护率为66.7%和33.3%;免疫攻毒组存活豚鼠和空白对照组豚鼠均未见明显病变和及组织学变化,而死亡豚鼠肺脏出血、坏死,肝脏表面纤维素性渗出,胸腔、腹腔积液,胸腔粘连,脑出血,肺脏、脾脏、肝脏均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或轻微出血;攻毒对照组豚鼠肺脏出血、坏死,肝脏表面纤维素性渗出,胸腔粘连,胸腔、腹腔积液,脑出血,肺脏、脾脏、肝脏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且出血严重。结果表明,HPS血清型13、14型TbpA蛋白均能够为同型和不同型的HPS提供免疫保护力,而血清型13型TbpA对同型和不同型HPS的免疫保护性均高于血清型14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