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名第二,此外,就目前的医学研究水平而言,对恶性肿瘤了解病因并且同时能够进行预防的只有宫颈恶性肿瘤。在宫颈所出现的病变中,与宫颈癌息息相关的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上皮内瘤变根据其发生的连续病理过程划分成3个级别,分别为CINI、CINII、CINIII。在临床研究中,根据癌变风险的高低,宫颈上皮内瘤变包括了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而两者在治疗及预后方面有明显差异。现已将CINI级归入LSIL,CINII级、CINIII级统一归入HSIL。尽管区分LSIL和HSIL非常重要,但组织形态学上两者是连续的病变,并没有一个截然的分界线。而引进生物化学标记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的避免各个病理医师对CIN进行诊断时出现可重复性差的问题,现在在临床诊断中,已经大范围应用P16、P53。因大部分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可自然消退,仅少数继续进展,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则具有癌变潜能,可发展为宫颈浸润癌,因此本研究仅针对HSIL进行。通过观察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P16、P53的表达情况,说明P16、P53作为标记物在病变组织的意义。目的:该课题研究是针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时,P16、P53表达状态,探讨P16、P53表达情况和CINII、CINIII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分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中,两类标记物所具有的作用及意义,并研究P16、P53两者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可靠证据。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5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宫颈病变病人进行研究,根据组织学诊断结果,把所要研究的病人分成两个亚组,CINII级120例,记为观察A组;CINIII级56例,记为观察B组;另选取40例非宫颈病变病人作对照组(全部病人的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测后CIN呈阴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P16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P16在对照组,宫颈CINII和CINIII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三组中P16表达逐渐增强,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0.525(P<0.05),反映出P16阳性表达和宫颈病变情况呈正相关。2、P53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P53在对照组,宫颈CINII和CINIII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三组中P53表达逐渐增强,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0.500(P<0.05),反映出P53阳性表达和宫颈病变情况呈正相关。3、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P16、P53联合表达情况及相关性分析: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P16与P53有相关性,两个指标呈正相关。结论:1、P16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随CIN级别升高,P16阳性表达显著升高,可见其与CIN临床分级存在正向相关性。2、P53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随CIN级别升高,P53阳性表达显著升高,可见其与CIN临床分级存在正向相关性。3、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P16与P53有相关性,两个指标呈正相关,因此将P16、P53联合应用于CIN患者的筛查及分级诊疗有重要意义。